对流涡度矢量和湿涡度矢量在暴雨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本文利用Gaoetal.(2004,2005,2007)提出的两个新矢量(对流涡度矢量((ζa×▽θe)/ρ,CVV)和湿涡度矢量((ζa×▽qv)/ρ,MVV))对华北地区一次大范围的大到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研究。结果表明,CVV和MVV垂直分量与云和降水密切相关,暴雨区区域平均和垂直积分的CVV和MVV垂直分量与云中水凝物混合比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2和0.95,与降水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1和0.47。云中水凝物进一步分为液态水凝物和固态水凝物,虽然固态水凝物的含量相对较少,但它在云的变化中起着更重要的作用。滞后相关分析表明,降水率的峰值到来之前4~5小时云中水凝物含量最少,降水率的峰值到来之后1~2小时,云中水凝物含量最多。云中水凝物与降水率的滞后相关系数主要是由液态水凝物与降水率的滞后相关系数决定的,只有约1/4的滞后相关系数是由固态水凝物与降水率的滞后相关系数贡献的。CVV和MVV的垂直分量与云中水凝物具有非常好的相关性(同时及滞后),与降水率的相关也较好,可以代表云和对流系统的发展。CVV和MVV垂直分量的局地变化超前降水率3小时左右,可以作为降水发生的先兆,对降水的预报有潜在的意义。CVV的垂直分量的局地变化与降水率的相关系数大于MVV垂直分量的局地变化与降水率的相关系数,因此在实际预报中可以利用CVV垂直分量的局地变化来估计未来降水的变化。
|
|
|
|
1 |
徐裕华,陈忠明,缪强,袁立新;暴雨诊断预报试验研究[J];四川气象;1996年01期 |
2 |
陶祖钰,王洪庆,黄伟,田佰军;9216号台风登陆后的云系结构变化[J];应用气象学报;1995年02期 |
3 |
马乃孚,李劲,魏静;北极海冰面积对湖北省夏季降水的影响[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3期 |
4 |
刘子臣,张健宏;对称性不稳定判据在暴雨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陕西气象;1995年01期 |
5 |
刘子臣,张健宏,梁生俊;中尺度对称不稳定的诊断应用[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
6 |
赵桂香;程麟生;李新生;;Q矢量和湿Q矢量在暴雨诊断中的应用比较[J];气象;2006年06期 |
7 |
徐裕华,陈忠明;暴雨诊断预报的业务试验[J];四川气象;1995年01期 |
8 |
张书俊;湖北大涝气候特征及其趋势预测方法研究[J];气象科技;2004年05期 |
9 |
宇如聪,张明华,俞永强,刘屹岷;长江流域夏季降水及其与海温的滞后相关(英文)[J];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2001年02期 |
10 |
李宗义,徐建芬,孙兰东,张静;西北区东部“1998年8月19~20日”暴雨诊断分析[J];甘肃气象;2000年03期 |
11 |
吴娟,徐海;成都地区“7.26”区域性暴雨、大暴雨诊断分析[J];四川气象;2002年02期 |
12 |
侯亚红,陈力强;一次辽宁暴雨过程的Q矢量诊断分析[J];辽宁气象;2004年03期 |
13 |
许金镜;西北太平洋海面温度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活动关系的初步分析[J];热带气象学报;1986年03期 |
14 |
李丁民;能量位涡度平衡方程及其在暴雨诊断分析中的应用[J];高原气象;1987年03期 |
15 |
川村隆一;治文;;北太平洋海-气相互作用的季节变化[J];气象科技;1987年06期 |
16 |
陶云,段旭;尺度分离法在云南单点性暴雨诊断分析中的应用[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
17 |
梅士龙;闵锦忠;孙照渤;;黑潮SSTA与赤道太平洋风场及ENSO关系初探[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
18 |
青木孝
,吉野正敏
,杨勤;台风生成频数与海面水温的关系[J];广西气象;1985年04期 |
19 |
王云璋;南极积冰与西太平洋副高关系的初步分析[J];气象科学;1986年01期 |
20 |
赵汉光;副高与海温相互作用的时空特征分析及预报[J];气象;1986年07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