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雹云提前识别及预警的研究
【摘要】:正冰雹是世界范围内的气象灾害之一,在我国北方尤其如此。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在识别冰雹云方面总结出多种综合识别方法,这些方法是冰雹已经形成时的指标,对消雹作业意义不大。90年代后,由于探测技术手段的提高及理论的不断完善,使预测降雹发生的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降雹具有很强的局地性,雷达观测资料与地面降雹时间、地点很难精确对应起来,使冰雹云的提前识别变得非
|
|
|
|
1 |
许焕斌,王思微;二维冰雹云数值模式[J];气象学报;1988年02期 |
2 |
董学友;试论人工防雹作业[J];四川气象;2001年03期 |
3 |
李金辉;樊鹏;;冰雹云提前识别技术研究[J];陕西气象;2007年02期 |
4 |
周非非,肖辉,黄美元,李子华;人工抑制上升气流对冰雹云降水影响的数值试验研究[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
5 |
王令军,王立生;潍坊冰雹云的雷达识别[J];山东气象;1998年03期 |
6 |
赵淑艳,朱文志;北京地区冰雹云生成的宏观条件分析[J];气象科技;2004年05期 |
7 |
郝家学,金伟福,刘宝文,刘敦训,信志红;一次人工防雹过程分析[J];山东气象;2002年03期 |
8 |
郭恩铭;李竹林;宫福久;马德明;;冰雹云RHI回波V形缺口形成物理机制[J];气象与环境学报;1992年03期 |
9 |
何永光;实地确定适宜的防雹作业时机[J];广西气象;1998年02期 |
10 |
周德平;杨洋;王吉宏;宫福久;李子华;;冰雹云雷达识别方法及防雹作业经验[J];气象科技;2007年02期 |
11 |
;兰州高原大气所平凉冰雹云野外观测试验站[J];地球科学进展;1987年06期 |
12 |
刘松英;如何识别冰雹云[J];贵州气象;2002年05期 |
13 |
王昂生;黄美元;王学宽;段长麟;;防雹时识别雷雨云和冰雹云的闪电观测[J];科学通报;1976年12期 |
14 |
徐阳春;雷达判别宁南山区冰雹云的综合指标[J];高原气象;1991年04期 |
15 |
陈进强;第四讲 冰雹云雷达回波的特征[J];气象;1982年08期 |
16 |
王昂生;;七十年代美国冰雹和消雹的研究动向[J];气象科技;1977年S5期 |
17 |
李子华,宫福久,徐书田,林大强;雷达识别冰雹云的综合指标方法[J];大气科学;1979年04期 |
18 |
王昂生,赵小宁,康玉霞,洪延超,徐乃璋;昔阳地区冰雹云形成过程的一些特征[J];大气科学;1980年02期 |
19 |
黄金康;高炮防雹撒播技术[J];新疆气象;1994年02期 |
20 |
朱天征,滕岩;一种在人工防雹中判别冰雹云的方法[J];贵州气象;1999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