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DART辐射传输模式模拟云微物理参数研究
【摘要】:本文利用SBDART辐射传输模式计算大气整层辐射,进行了GOES9卫星接收到的辐射量受太阳高度角和云参数影响的敏感性试验。发现在其他情况保持不变的条件下,云光学厚度和粒子有效半径对辐射值影响的规律。最后,通过2004年河南省外场两次飞行过程的相应时间段卫星接收的辐射进行模拟,层状云模拟结果与实际三个卫星红外波段接收辐射波谱间存在很好的一致性,而且总辐射在数值上偏差也不大。得出结论,使用SBDART模式对我国北方地区层状云的有效粒子半径、云光学厚度及液水路径进行模拟的方法是可行的。
|
|
|
|
1 |
胡成达;微波遥感大气水的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3期 |
2 |
魏丽,钟强;大气红外窗区(10.5-11.5μm和11.5-12.5μm)辐射传输的敏感性试验[J];高原气象;1988年03期 |
3 |
徐青山,魏合理,李正强,张天舒;基于实测的大气参数计算厦门海域大气层顶大气散射辐射的角度分布[J];量子电子学报;2003年01期 |
4 |
;大气光学[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2003年03期 |
5 |
麻金继;杨世植;乔延利;李学彬;;用迭代法解海洋上空的大气辐射传输方程(英文)[J];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2007年05期 |
6 |
段民征,吴北婴,吕达仁;海洋-大气耦合辐射传输模式[J];大气科学;1997年06期 |
7 |
胡成达,朱元竞,杜金林,赵柏林;遥感大气中汽态水和液态水含量的实验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5期 |
8 |
;大气光学[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1998年03期 |
9 |
何贤强;潘德炉;白雁;朱乾坤;龚芳;;基于辐射传输数值模型PCOART的大气漫射透过率精确计算[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08年04期 |
10 |
刘广员,邱金桓;一个三维Monte-Carlo地气耦合辐射传输模式[J];大气科学;2004年01期 |
11 |
魏丽,钟强;青藏高原模式大气(暂用)[J];高原气象;1988年02期 |
12 |
黄润恒,寥国男;水平取向对冰云辐射传输的影响[J];大气科学;1983年04期 |
13 |
许丽生;行星大气中光的多次散射的计算[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1989年03期 |
14 |
段民征;郭霞;;辐射传输中的一个伪极限问题及其数学物理原理[J];物理学报;2009年02期 |
15 |
田文寿;张敏;舒建川;;中层大气模式的应用及发展前景[J];地球科学进展;2009年03期 |
16 |
赵高祥,汪宏七;两种计算长波辐射传输的近似方法[J];大气科学;1991年01期 |
17 |
朱忠敏;龚威;余娟;田礼乔;;水平能见度与气溶胶光学厚度转换模型的适用性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0年09期 |
18 |
王毅,范伟,饶瑞中;典型大气条件下的目标—背景对比度的计算分析[J];激光与红外;2004年05期 |
19 |
周广强;赵春生;秦瑜;楼小凤;;一个简单的雪晶辐射参数化方案及雪晶辐射对中尺度降水的影响[J];应用气象学报;2006年02期 |
20 |
叶晶;李万彪;严卫;;利用MODIS数据反演多层云光学厚度和有效粒子半径[J];气象学报;2009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