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赵永平,陈永利,白学志,王凡;南海-热带东印度洋海温年际变化与南海季风爆发关系的初步分析[J];热带气象学报;2000年02期 |
2 |
柳艳菊,丁一汇;南海季风爆发前后大气层结和混合层的演变特征[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0年04期 |
3 |
柳艳菊,丁一汇,赵南;1998年南海季风爆发时期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研究:I中尺度对流系统发生发展的大尺度条件[J];气象学报;2005年04期 |
4 |
王丽娟;王辉;闫俊岳;张增海;;南海海气界面潜热通量的分布特征及其对西南季风爆发影响的初步分析[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8年01期 |
5 |
陈文玉,陈文诚,张红岩;南海季风爆发与梅雨活动[J];海洋预报;2000年01期 |
6 |
闫俊岳,姚华栋,李江龙,唐志毅,沙文钰,蒋国荣,李训强,肖义国;2000年南海季风爆发前后西沙海域海-气热量交换特征[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3年04期 |
7 |
李青;刘宣飞;潘敖大;;青藏高原冬春季积雪影响南海季风爆发的机制[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
8 |
姚华栋,任雪娟,马开玉;1998年南海季风试验期间海-气通量的估算[J];应用气象学报;2003年01期 |
9 |
赵永平,陈永利;南海暖池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及其与南海季风爆发的关系[J];热带气象学报;2000年03期 |
10 |
张东凌,何卷雄,曾庆存;南海季风爆发的统计动力分析[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5年03期 |
11 |
李飞;胡鹏;何金海;;南海夏季风建立特征及模拟[J];台湾海峡;2006年02期 |
12 |
曾强;张耀存;;西南季风爆发前后南海SST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J];热带气象学报;2008年01期 |
13 |
孙启振;陈锦年;闫俊岳;张秀芝;黄磊;王长科;姚华栋;赵学华;陈长丘;;2008年南海季风爆发前后西沙海域海气通量变化特征[J];海洋学报(中文版);2010年04期 |
14 |
万日金;吴国雄;;江南春雨的时空分布[J];气象学报;2008年03期 |
15 |
钟中,汤剑平,苏炳凯,赵鸣;模式顶选取对南海季风爆发过程模拟的影响[J];气象科学;2003年02期 |
16 |
刘屹岷,陈仲良,吴国雄;孟加拉湾季风爆发对南海季风爆发的影响Ⅱ:数值试验[J];气象学报;2003年01期 |
17 |
闫俊岳;唐志毅;姚华栋;李江龙;肖义国;陈弈德;;2002年南海季风爆发前后西沙海区海-气通量交换及其变化[J];地球物理学报;2005年05期 |
18 |
闫俊岳;唐志毅;姚华栋;李江龙;肖义国;陈弈德;;南海西南季风爆发前后海-气通量交换系数研究[J];气象学报;2006年03期 |
19 |
朱敏;左瑞亭;张铭;;南海季风爆发与风向改变指数关系初探[J];气象科学;2009年06期 |
20 |
梁卫;温之平;李秀珍;蔡榕硕;;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南海海温之演变特征[J];热带气象学报;2009年S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