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亚秋季雪盖与北半球冬季大气环流的联系
【摘要】:利用NOAA提供的1973—2004年32年欧亚雪盖面积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采用相关和合成方法对比分析了欧亚秋、冬季雪盖与北半球冬季大气环流的关系,得到了一个观测事实:欧亚秋季雪盖与后期冬季北半球中高纬大气环流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尤其是与北半球冬季大气环流的最主要模态北极涛动(AO)或北大西洋涛动(NAO)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且欧亚秋季雪盖面积与后期冬季北半球大气环流的关系比欧亚冬季雪盖与同期大气环流的关系更好。最后提出了一个联系欧亚秋季雪盖与冬季大气环流的可能原因:欧亚秋季雪盖异常可能是导致后期冬季北半球大气环流变化的一个主要强迫因子。
|
|
|
|
1 |
杨小怡;王东晓;;北极涛动与北大西洋涛动的差异[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6年02期 |
2 |
郝兴明;李聪;李卫红;赵锐锋;;北疆西部近50a来气候、水文变化趋势及其与北大西洋/北极涛动的关系[J];中国沙漠;2011年01期 |
3 |
武炳义,卞林根,张人禾;冬季北极涛动和北极海冰变化对东亚气候变化的影响[J];极地研究;2004年03期 |
4 |
武炳义
,王佳;冬季北极涛动对西伯利亚高压、东亚冬季风以及海冰范围的可能影响(英文)[J];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2002年02期 |
5 |
范丽军,李建平,韦志刚,董文杰,Julian Wang;北极涛动和南极涛动的年变化特征[J];大气科学;2003年03期 |
6 |
任菊章,琚建华,赵刚;亚洲冬季地表气温与北半球海平面气压场的关系[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3年04期 |
7 |
王奉安;;世界进入“迷你冰河期”?[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0年02期 |
8 |
李春;方之芳;;北极涛动与东北冬季温度的联系[J];高原气象;2005年06期 |
9 |
程胜;李崇银;;北半球冬半年平流层大气低频振荡特征的研究[J];大气科学;2006年04期 |
10 |
程炳岩;孙卫国;王记芳;顾万龙;朱业玉;;北极涛动对河南省降水的可能影响[J];气象与环境科学;2007年04期 |
11 |
所玲玲;黄嘉佑;谭本馗;;北极涛动对我国冬季同期极端气温的影响研究[J];热带气象学报;2008年02期 |
12 |
况雪源;张耀存;刘健;;对流层上层副热带西风急流与东亚冬季风的关系[J];高原气象;2008年04期 |
13 |
琚建华,任菊章;大气环流年代际变化对东亚北部冬季气温异常的影响[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6期 |
14 |
杨蕾,陈文,黄荣辉;关于北半球准定常行星波年际变化的资料分析和数值模拟[J];大气科学;2005年05期 |
15 |
赵南;Masaaki Takahashi;;与北极涛动或北半球环状模相关的纬向对称的正规模态[J];气象学报;2005年06期 |
16 |
陈文;;北半球冬季准定常行星波传播的年代际变化[J];自然科学进展;2006年04期 |
17 |
顾万龙;孙除荣;朱业玉;程炳岩;;河南省气温变化与北极涛动指数的关系研究[J];气象与环境科学;2007年01期 |
18 |
王鹏祥;何金海;郑有飞;张强;;夏季北极涛动与西北夏季干湿特征的年代际关系[J];中国沙漠;2007年05期 |
19 |
杨小怡,郭品文,胡跃文;北极涛动的纬向对称结构[J];高原气象;2005年03期 |
20 |
胡秀玲,刘宣飞;东北地区冬季气温与北极涛动年代际关系研究[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