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存杰;提高气候预测准确率的有效途径[J];干旱气象;2003年03期 |
2 |
邹旭东,谢正辉,史学丽,王澄海;2003年夏季中国地区降水的模拟研究[J];高原气象;2005年05期 |
3 |
董文娟,王兰宁,谭言科,胡邦辉;气候嵌套模式的进展及双向嵌套模式对降水的模拟[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
4 |
熊喆;区域气候模式对东亚气候时空演变特征的模拟研究[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4年02期 |
5 |
刘华强
,钱永甫
,郑益群;嵌套域大小对区域气候模式模拟效果的影响(英文)[J];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2002年01期 |
6 |
汤剑平,苏炳凯,江静,赵鸣,潘益农,符淙斌;一个引入近地层的区域气候模式[J];大气科学;2001年02期 |
7 |
龚威,李维亮;中国区域气候模式对1991年江淮流域特大暴雨过程的模拟[J];应用气象学报;1997年03期 |
8 |
钱永甫,刘华强;论区域气候模式与全球模式嵌套时边界区的选择[J];大气科学;2001年04期 |
9 |
许吟隆,黄晓莹,张勇,林万涛,林而达;中国21世纪气候变化情景的统计分析[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5年02期 |
10 |
刘华强,钱永甫;P-σ坐标系区域气候模式对冬夏季月平均场的模拟试验[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3期 |
11 |
郑益群,苗曼倩,钱永甫;湍流动能闭合方法在区域气候模式中的应用[J];气象学报;1999年06期 |
12 |
高学杰,赵宗慈,丁一汇;区域气候模式对温室效应引起的中国西北地区气候变化的数值模拟[J];冰川冻土;2003年02期 |
13 |
魏和林,符淙斌,王维强;区域气候模式侧边界的处理对东亚夏季风降水模拟的影响[J];大气科学;1998年05期 |
14 |
熊喆;区域气候模式RIEMS对东亚气候的模拟[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4年02期 |
15 |
张志富;王澄海;邱崇践;;荒漠化扩展对我国区域气候变化影响的数值模拟[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
16 |
马艳;刘洪芝;靳立亚;;区域气候模式的发展及研究进展[J];甘肃科技;2006年12期 |
17 |
李辑;王小桃;李菲;安昕;;区域气候模式RegCM_NCC在东北地区的应用研究[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0年03期 |
18 |
符淙斌,魏和林,陈明,苏炳凯,赵鸣,郑维忠;区域气候模式对中国东部季风雨带演变的模拟[J];大气科学;1998年04期 |
19 |
吕世华,陈玉春;西北植被覆盖对我国区域气候变化影响的数值模拟[J];高原气象;1999年03期 |
20 |
高学杰,赵宗慈,丁一汇,黄荣辉,Filippo Giorgi;温室效应引起的中国区域气候变化的数值模拟Ⅱ:中国区域气候的可能变化[J];气象学报;2003年0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