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夏季气温的年代际变化
【摘要】:利用我国160个台站1951年-2000年夏季(6-8月)气温观测资料,分析了夏季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年代际变化和趋势。指出:我国大部分地区夏季呈增温趋势,且北方地区增温比南方明显,而长江中游则呈降温趋势。气温在空间形态上具有一定的一致性,时间上自1951年至2000年我国夏季气温不存在非常明显的突变,然而从1978年开始进入了一个稳定增温的气候阶段。夏季气温存在明显的准17年周期,在这个尺度上大致经历了6个冷暖交替阶段。年代际变化最明显的地方在黄河下游及华北平原,且系统在从冷夏到暖夏的半个周期中随时间北移。
|
|
|
|
1 |
陈兴芳,孙林海;我国年、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分析[J];气象;2002年07期 |
2 |
武炳义;张人禾;;20世纪80年代后期西北太平洋夏季海表温度异常的年代际变化[J];科学通报;2007年10期 |
3 |
曾刚;倪东鸿;李忠贤;李春晖;;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变化研究进展[J];气象与减灾研究;2009年03期 |
4 |
周顺武,假拉,杜军;近42年西藏高原雅鲁藏布江中游夏季气候趋势和突变分析[J];高原气象;2001年01期 |
5 |
黄荣辉
,周连童
,陈文;关于东亚夏季风变化及其成因的最近研究进展[J];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2003年01期 |
6 |
秦剑,田永丽,任菊章,万云霞;太平洋年代际涛动与云南夏季气温的年代际变化[J];高原气象;2004年S1期 |
7 |
郑彬;施能;;南海夏季风对华南夏季降水年代际变化的影响[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
8 |
金培;吴森清;;金华秋季连续高温历史统计特征及分析[J];浙江气象;2007年02期 |
9 |
曹艳艳;郭品文;王群;;ENSO与北半球冬季大气环流异常的年代际关系[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
10 |
胡菊芳;张超美;彭静;;江西省主要气象灾害年代际变化特征分析[J];气象与减灾研究;2007年04期 |
11 |
李淑江;赵进平;李宜振;曲平;;热带太平洋海面高度年代际变化的研究[J];海洋科学进展;2008年02期 |
12 |
邢凤娟;刘爽;王超颖;;松原地区近25年强降温变化特征分析[J];吉林气象;2008年03期 |
13 |
薛峰;苏同华;;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年代际变化及其与南半球环流的联系[J];自然科学进展;2009年04期 |
14 |
杜启倩;孙照渤;李忠贤;倪东鸿;;1950—2009年夏季菲律宾低空越赤道气流的变化特征[J];气象与减灾研究;2010年03期 |
15 |
周顺武,张勇;近42年雅鲁藏布江中游四季气温变化特征分析[J];成都气象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
16 |
曾刚,孙照渤,闵锦忠;冬季戴维斯海冰年代际变化与大气环流关系[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
17 |
范伶俐;冬/夏季热带太平洋~印度洋海温年际异常的年代际变化[J];广西气象;2005年S1期 |
18 |
牛涛;刘洪利;宋燕;陈隆勋;;青藏高原气候由暖干到暖湿时期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研究[J];应用气象学报;2005年06期 |
19 |
陈文;;北半球冬季准定常行星波传播的年代际变化[J];自然科学进展;2006年04期 |
20 |
孙兰东;)岳立;刘新伟;赵声蓉;;甘肃省极端最高气温的气候特征分析[J];应用气象学报;2006年S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