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紫外辐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利用2005年以来的河南省18个地市级气象台站的紫外辐射监测数据,分析了河南省紫外线辐射强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河南省紫外线辐射年平均总体表现为中部和南部较高,北部、东部和西部较高;冬季西北地区紫外线辐射较高,东南部地区较低;夏季紫外辐射强度呈现明显的两强两弱南北方向的四条带状分布特点。紫外线辐射以6月份为最强,5月份次之;12月份为最弱,1月份次之。天气条件(尤其是总低云量)的变化对紫外线辐射强度的影响非常显著,湿润多雨的7、8月份紫外线辐射强度低于干燥多风的5月份。
|
|
|
|
1 |
刘晶淼,丁裕国,黄永德,黄磊;太阳紫外辐射强度与气象要素的相关分析[J];高原气象;2003年01期 |
2 |
刁丽军,顾松山,王普才,刘春田,陈洪滨;北京地面紫外辐射(光谱)的观测与分析[J];气象科学;2003年01期 |
3 |
王传海,郑有飞,闵锦忠,何都良,胡磊;UV-B增加对几种不同作物影响程度的种间比较[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4年04期 |
4 |
祝青林,于贵瑞,蔡福,刘新安,李正泉,苏文,胡磊;中国紫外辐射的空间分布特征[J];资源科学;2005年01期 |
5 |
王晶;侯红英;;青岛地区太阳紫外线辐射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
6 |
邓雪娇,吴兑,游积平;广州市地面太阳紫外线辐射观测和初步分析[J];热带气象学报;2003年S1期 |
7 |
李青春,陆晨,阮毓文;北京地区紫外线观测与预报系统[J];气象科技;2001年04期 |
8 |
王传海,郑有飞,闵锦忠,沈益群,王鑫;UV-B辐射增加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04年03期 |
9 |
冶林茂;厉玉昇;杨海鹰;陈海波;;基于宽带网的河南省太阳紫外线强度监测系统研究[J];气象科技;2005年S1期 |
|
|
|
|
|
1 |
张爱东;王晓燕;修光利;;上海市中心城区低空大气臭氧污染特征和变化状况[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年06期 |
2 |
王繁强,宋百春,周阿舒,李业明,万克利;近地面太阳紫外线辐射强度分析与预报[J];干旱气象;2005年02期 |
3 |
赵晓艳;何捷;左浩毅;梁慧敏;杨经国;;太阳紫外辐射光谱的光学多道探测与分析[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7年05期 |
4 |
马伟强,马耀明,胡泽勇,李茂善,王介民,钱泽雨;藏北高原地面辐射收支的初步分析[J];高原气象;2004年03期 |
5 |
郑有飞,简慰民,李秀芬,旦巴;紫外辐射增强对大豆影响的进一步分析[J];环境科学学报;1998年05期 |
6 |
许蓬蓬,马志红,师丽魁;郑州地区紫外线辐射强度变化规律分析[J];河南气象;2005年04期 |
7 |
孙林,黄海山,赵秀勇,张荣刚;UV-B辐射增强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农村生态环境;2004年02期 |
8 |
孙银川;缪启龙;纳丽;邵建;;2002—2005年银川市紫外线指数的观测研究[J];宁夏工程技术;2006年02期 |
9 |
李雄;南宁市紫外线辐射变化特征及相关因子分析[J];气象科技;2003年02期 |
10 |
李雄;两种太阳紫外线辐射监测仪的对比观测[J];气象;2003年08期 |
|
|
|
|
|
1 |
孙银川;马力文;纳丽;邵建;;银川市紫外线辐射特征的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大气成分与气候、环境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
2 |
骆丽楠;;紫外线辐射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大气成分与气候、环境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
3 |
胡波;王跃思;刘广仁;;中国紫外辐射的时空分布变化[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首届研究生年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
4 |
骆丽楠;;紫外线辐射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首届研究生年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
5 |
陈炳洪;熊亚丽;肖伟军;周亚军;谢建标;;广州市紫外线辐射资料分析与预报模型的建立[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大气成分观测、研究与预报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
6 |
李雄;董蕙青;陆甲;;三种紫外线日值标准对比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大气成分观测、研究与预报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
|
|
|
|
|
1 |
侯扶江,贲桂英;紫外线—B辐射对3种植物幼苗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研究初报[J];草业学报;1998年03期 |
2 |
王普才,吴北婴,章文星;紫外辐射传输模式计算与实际测量的比较[J];大气科学;1999年03期 |
3 |
邓英姿,董蕙青,覃天信,廖俊华;紫外线指数及其预报技术介绍[J];广西气象;2000年03期 |
4 |
刘晶淼,丁裕国,黄永德,黄磊;太阳紫外辐射强度与气象要素的相关分析[J];高原气象;2003年01期 |
5 |
厉玉昇,冶林茂;紫外线强度指数监测和控制系统[J];河南气象;2004年04期 |
6 |
王传海,郑有飞,何都良,高桂枝;紫外线强度增加对小麦节间大维管束条数及穗部性状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03年03期 |
7 |
王传海,郑有飞,万长建,张富存,李向军;紫外线UV-B增加对小麦开花及结实率的影响[J];农业环境保护;2000年04期 |
8 |
王传海,郑有飞,何都良,吴芳芳,代华兵;南京地区近地面紫外辐射UV-B强度对小麦生长及产量影响的评估[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3年02期 |
9 |
王传海,何都良,郑有飞,高桂枝,代华兵;群体条件下UV-B增加对小麦衰老及灌浆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3年04期 |
10 |
傅炳珊,车少静,陈渭民,马翠平;晴空或少云状况下紫外辐射强度及指数预报模式[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