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7月22—24日海河流域大到暴雨天气过程的预报分析
【摘要】:本文利用数值预报、常规天气图、各种物理量场、卫星云图、雷达资料等,对2005年7月22日到24日影响海河流域的大到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通过分析认为该过程是由高空槽、副热带高压边缘的暖湿气流和5号台风海棠减弱后的低气压云系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其触发机制是冷空气从近地层楔入暖空气中,在高温高湿、层结不稳定等诸多有利条件下,冷空气前沿的上升气流在暖区激发出几个较旺盛的中小尺度的强对流云团造成此次的降水过程。从这次暴雨天气过程的预报到过程后的物理量诊断分析表明:(1)这是海河流域一次典型的暴雨过程的天气形势。(2)对日本、德国、t213三家的降水数值预报产品分析表明,日本和t213在此次海河流域强降水的落区预报上存在优势,而德国在强降水量级的预报上最接近实况。(3)在对流层中部冷平流入侵海河流域的时间和地点,对于强降水出现的时间和落区预报有一定的指示意义。(4)由于欧洲中心、日本、t213三家数值模式预报西太平洋副高西伸的位置不够准确,导致海河流域的降水预报的时空分布有一定误差。
【相似文献】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