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2004年长江以南严重秋旱特征及同期大气环流异常

牛宁  李建平  
【摘要】:利用2004年8-10月的中国160台站降水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04年秋季发生在中国长江以南地区的严重干旱(以下简称2004年长江以南秋旱)前兆和发展特征以及秋旱持续期间的东亚大气环流异常。结果表明:2004年长江以南秋旱是以8月在广西境内出现小范围干旱为前兆,9月扩展到长江以南中部地区,10月遍及整个长江以南地区而达到鼎盛的一个发展过程。并且通过对于2004年长江以南秋旱同期的整层经向水汽输送、850hPa单层水汽输送、850hPa流场和垂直速度场的分析,以及500hPa高度场的分析,可以看出:此次秋旱事件的发生、发展和鼎盛期都受到了同期东亚大气环流异常的很大影响。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牛宁;李建平;;2004年中国长江以南地区严重秋旱特征及其同期大气环流异常[J];大气科学;2007年02期
2 陈丽英;陈明;吴坤悌;黄光瑞;;热带气旋活动与海南秋旱成因的分析[J];贵州气象;2011年02期
3 林纾,章克俭;甘肃省陇东南9~10月的干旱[J];甘肃气象;1998年01期
4 李翠金;降雨偏少江南秋旱露头台风袭击粤琼损失较重—1996年9月—[J];气象;1996年12期
5 陈峪;降水不均,南方出现秋旱光温适宜,利于作物生长—1996年10月—[J];气象;1997年01期
6 刘震坤;华南秋旱持续 西南阴雨绵绵(2004年10月)[J];气象;2005年01期
7 黎金水;晚稻秋旱的时间分布特征及生产对策[J];广西气象;1989年03期
8 ;哨组预报经验[J];气象;1976年08期
9 丁宝善,丁光美,杨群珍;桂西北秋旱的基本特征及其成因[J];广西气象;1987年09期
10 赵运峰,赵见海,陈秀清;2004年广西秋旱的气候特征[J];广西气象;2005年01期
11 李翠金;北方雨雪少秋旱发展 南方降喜雨农业受益[J];气象;1992年02期
12 钱永甫;;气溶胶对沙漠气候变化的影响[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2期
13 姚彩霞;夏旱连秋旱 深秋暖雨雪──1994年夏秋天气回顾[J];山西气象;1996年01期
14 江少波;定西地区干旱气候特征分析[J];甘肃农业;2000年07期
15 张勇,王春林,罗晓玲,涂悦贤;广东干旱害的气候成因及其防御对策[J];热带地理;2000年01期
16 王秀文,李峰,阿布力米提·司马义;淮河流域秋季干旱少雨的成因分析[J];气象;2002年10期
17 刘秀红;李智才;刘秀春;宋燕;张国勇;李婧婧;;山西春季干旱的特征及成因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年09期
18 赵霞;张中伟;;1960—2008年新疆沙雅沙尘天气变化特征及原因分析[J];沙漠与绿洲气象;2011年04期
19 黄荣辉;关于大气环流遥相关与低频振荡的研究进展与问题[J];大气科学;1989年04期
20 赵德秀;;论日食与水旱灾害的关系[J];灾害学;198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牛宁;李建平;;2004年长江以南严重秋旱特征及同期大气环流异常[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灾害性天气系统的活动及其预报技术”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2 李桂红;;咸宁市2001年持续干旱成因分析[A];2004年湖北省气象学会年会学术论文详细摘要集[C];2004年
3 江静;;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对海洋表面的降温作用及其对大气环流的影响[A];“海洋动力过程与天气、气候变化”联合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王兴菊;;2009年9月到2010年3月贵州特大干旱分析[A];贵州省气象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卜敏;杨弘;李荔珊;;“极端天气之年”气候成因分析[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3天气预报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C];2011年
6 黄勇;李崇银;王颖;;太平洋经向模态和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频数的关系[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气候预测研究与预测方法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7 高建芸;鹿世瑾;游立军;;福建省后汛期旱涝与大气环流和海温的关系研究[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分会论文集[C];2003年
8 李琳;李崇银;谭言科;;ENSO年冬季北半球平流层大气环流异常特征分析[A];第七次全国动力气象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9 王兴菊;;2009年9月到2010年3月西南地区特大干旱分析评估[A];贵州省气象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王长海;;2003年夏季开封地区的气候特征及影响[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立言;欧亚大陆积雪对东亚气候变化的影响[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2年
2 许立言;欧亚大陆积雪对东亚气候变化的影响[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3 梁俊明;越南降水量的气候学特征分析及其与大气环流和海温场的关系研究[D];南京气象学院;2004年
4 马丽娟;近50年青藏高原积雪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因子的关系[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5 杨建玲;热带印度洋海表面温度年际变化主模态对亚洲季风区大气环流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6 季明霞;欧亚大气环流与地表气温之间的反馈和相互作用[D];兰州大学;2009年
7 樊红芳;青藏高原现代气候特征及大地形气候效应[D];兰州大学;2008年
8 刘冬;土卫六与地球大气对比的数值模拟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宗海锋;ENSO引起的全球和局地环流异常对梅雨期降水影响过程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07年
10 李春;北太平洋风生环流变异及其对大气环流的反馈[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旋;四川地区盛夏7月降水异常与大气环流的联系[D];兰州大学;2012年
2 张灵;北半球平流层大气环流的季节转型特征及其与对流层的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3 曲巧娜;中国西南地区覆冰的大气环流背景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4 王静;欧亚雪盖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ENSO循环的关系[D];南京气象学院;2002年
5 杨士恩;山东夏季降水异常与大气环流的关联[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6 桑林;北半球对流层厚度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和海温的关系[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7 房一禾;中国冬季气温变化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和海温的关系[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8 费艳琴;山东夏季降水与太平洋海温异常及东亚大气环流的关系[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9 邹松佐;中国东部大规模城市化对东亚地区冬、夏季大气环流及降水分布影响的数值模拟[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10 王玲玲;大连雨季降水异常的气候特征和影响因子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龙;天气预报为何有时出现误差?[N];中国气象报;2010年
2 记者 马维坤 汪训波;土地荒漠化不是罪魁大气环流变化才是祸首[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3 记者 李江天;选择好天开播大田[N];辽宁日报;2009年
4 记者 姜永育;“中华民族水塔”遭沙化蚕食[N];中国气象报;2007年
5 记者 郭丹 通讯员 胡雪媛;冰冻天气今冬是否再袭湘西?[N];团结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刘毅 孙秀艳;今年天气怎么了[N];人民日报;2010年
7 记者 刘垠;两大原因导致南方秋旱[N];大众科技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王夕;千年极寒只是臆测[N];北京科技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郭起豪;南方秋旱蔓延[N];中国气象报;2009年
10 记者 吴越;大气环流调整导致大范围强降雪[N];中国气象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