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部分地区候闪电与对流参数的对比研究
【摘要】:用卫星观测的LIS闪电资料,对我国几个闪电活跃地区的闪电活动和对流参数的关系进行了对比研究。文中采用大气层结稳定度和对流分析方法计算了对流参数,并用相关分析统计了候LIS闪电特征与对流参数的相关性,用回归方法得到了基于对流参数的闪电概率预报方程。结果表明:对流能量越高、不稳定条件越好、饱和层高度越低、水汽越多、垂直风切变越小,闪电发生的可能性越大、次数越多;闪电活动与对流参数相关程度有地区性差异,较好的在华东的中部、北部和华南;水汽对闪电活动的作用在华南比华东明显;季风对流指数SW82在华南地区能够较好地描述4-6月的闪电活动趋势;对流参数可以用于预报闪电发生可能。
|
|
|
|
1 |
郄秀书,周筠珺,袁铁;卫星观测到的全球闪电活动及其地域差异[J];地球物理学报;2003年06期 |
2 |
周兵,何金海,吴国雄,韩桂荣;东亚副热带季风特征及其指数的建立[J];大气科学;2003年01期 |
3 |
马明,陶善昌,祝宝友,吕伟涛;卫星观测的中国及周边地区闪电密度的气候分布[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4年04期 |
4 |
祝从文,何金海,吴国雄;东亚季风指数及其与大尺度热力环流年际变化关系[J];气象学报;2000年04期 |
5 |
郑媛媛,傅云飞,刘勇,朱红芳,姚秀萍,谢亦峰,宇如聪;热带测雨卫星对淮河一次暴雨降水结构与闪电活动的研究[J];气象学报;2004年06期 |
6 |
袁铁,郄秀书;青藏高原中部闪电活动与相关气象要素季节变化的相关分析[J];气象学报;2005年01期 |
7 |
曹治强,李万彪;两个中尺度对流系统的降水结构和闪电特征[J];气象学报;2005年02期 |
8 |
阎俊岳;南海西南季风爆发的气候特征[J];气象学报;1997年02期 |
9 |
戴建华;)秦虹;郑杰;;用TRMM/LIS资料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闪电活动[J];应用气象学报;2005年06期 |
|
|
|
|
|
1 |
吴庆丽,郑永光,李亚萍,高慧琳,李万彪;1998年7月20~25日湖北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分析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
2 |
郭其蕴;东亚夏季风强度指数及其变化的分析[J];地理学报;1983年03期 |
3 |
郄秀书,周筠珺,袁铁;卫星观测到的全球闪电活动及其地域差异[J];地球物理学报;2003年06期 |
4 |
陶诗言,丁一汇,周晓平;暴雨和强对流天气的研究[J];大气科学;1979年03期 |
5 |
李崇银;热带大气运动的特征[J];大气科学;1985年04期 |
6 |
黄荣辉,孙凤英;热带西太平洋暖池的热状态及其上空的对流活动对东亚夏季气候异常的影响[J];大气科学;1994年02期 |
7 |
江吉喜,范梅珠;夏季青藏高原上的对流云和中尺度对流系统[J];大气科学;2002年02期 |
8 |
吴国雄,孟文;赤道印度洋—太平洋地区海气系统的齿轮式耦合和ENSO事件 I.资料分析[J];大气科学;1998年04期 |
9 |
陶祖钰,赵昕奕;京津冀地区闪电的气候分析[J];气象学报;1993年03期 |
10 |
李万彪,陈勇,朱元竞,赵柏林;利用热带降雨测量卫星的微波成像仪观测资料反演陆地降水[J];气象学报;2001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