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格点大气环流模式GAMIL的研究进展
【摘要】:自2004年以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英文缩写:IAP)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英文缩写:LASG)一直在发展、检验和改进全球格点大气环流模式。其动力框架是采用半隐式平方守恒格式和地形扣除方案自行设计的,能够严格保持质量守恒性以及在标准大气层结近似下的有效能量守恒。其物理过程主要选自美国大气科学研究中心(NCAR)的大气环流模式CAM2(CommunityAtmosphereModel,Version2)。目前,GAMIL有2个版本,即GAMIL1.0和GAMIL1.1。它们之间的主要差别在于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的不同。GAMIL1.0采用CAM2模式中原有的Zhang-McFarlane方案,而GAMIL1.1则是在引进Nordeng改进的Tiedtke方案的基础上,对其中的一些过程作进一步改进后而形成的版本。
|
|
|
|
1 |
吕美仲,欧阳子济,翟子航;正压原始方程半隐式样条格式[J];气象科学;1983年02期 |
2 |
董美莹;寿绍文;;数值预报模式的倾斜对流参数化研究[J];气象教育与科技;1999年03期 |
3 |
姚建国;消除半隐式积分方案中的Helmholtz方程的一个方法[J];应用气象学报;1989年03期 |
4 |
许习华;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研究的进展[J];高原气象;1991年01期 |
5 |
陈嘉滨,江野;谱模式中半隐式时间积分格式稳定性的试验和分析[J];大气科学;1993年03期 |
6 |
王康玲,薛纪善,梁炎钊;热带有限区分裂半隐式斜压初始方程预报模式[J];气象学报;1986年04期 |
7 |
钱正安,颜宏,何驰;郭型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的对比试验及潜热加热效应[J];高原气象;1989年03期 |
8 |
王建捷,胡欣,郭肖容;MM5模式中不同对流参数化方案的比较试验[J];应用气象学报;2001年01期 |
9 |
顾茗;黄安宁;;不同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对中国东部降水模拟的对比分析[J];气象科学;2008年05期 |
10 |
熊喆;符淙斌;;RIEMS中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对我国降水的影响[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6年03期 |
11 |
屠妮妮;何光碧;张利红;;WRF模式中不同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对比试验[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11年02期 |
12 |
钟青;物理守恒律保真格式构造与数值预报斜压原始方程传统谱模式改进研究[J];气象学报;1997年06期 |
13 |
辜旭赞;张兵;;大气凝结水汽汇、凝结潜热作用与积云对流参数化[J];气象学报;2006年06期 |
14 |
王晓彬;;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对东亚夏季风模拟对比[J];中国民航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
15 |
佴抗;考虑累积水效应的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郭晓岚方案的一个改进)[J];高原气象;1985年S1期 |
16 |
Steven K.Esbensen;Lloyd J.Shapiro;王丹阳;;关于大尺度动量场和涡度场中积云效应的协调参数化[J];气象科技;1991年01期 |
17 |
吴池胜,王安宇,冯瑞权,古志明;1994年南海夏季风爆发的数值模拟和分析研究[J];大气科学;2001年04期 |
18 |
平凡,高守亭,王会军;积云参数化方案的发展和改进及其在季节气候预测模式中的应用[J];科学通报;2003年07期 |
19 |
鲍艳;吕世华;左洪超;侯瑞卿;;RegCM3模式在西北地区的应用研究Ⅱ:区域选择及参数化方案的敏感性[J];冰川冻土;2006年02期 |
20 |
杨学胜;陈嘉滨;胡江林;陈德辉;沈学顺;张红亮;;全球非静力半隐式半拉格朗日模式及其极区离散处理[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7年09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