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的小雨频次在减少
【摘要】:近几十年来,我国东部地区夏季降水量呈现出北方减少,南方增加的趋势。与此不同的是小雨频次在整个东部地区,都在显著减少。降水总量的变化与东亚夏季风的变化有关。但是,夏季风的变化不能解释各地区小雨频次的一致减少。分析表明,小雨频次的变化可能与大气气溶胶(大气污染物)浓度有关。利用日降水和日城市空气污染指数,探讨了空气污染程度与小雨频次的关系,发现有明显的周变化,且二者变化呈反位相。这说明当空气污染程度高时,不利对流降水,导致小雨频次减少。近几十年来小雨频次的显著减少,很可能是由空气污染物的持续增加所造成的。
|
|
|
|
1 |
周秀骥,李维亮,罗云峰;中国地区大气气溶胶辐射强迫及区域气候效应的数值模拟[J];大气科学;1998年04期 |
2 |
雷文方,任丽新,吕位秀,张文;黑河地区沙漠气溶胶浓度和谱分布特征[J];高原气象;1993年02期 |
3 |
刘禹,Won-Kyu Park,蔡秋芳,Jung-Wook Seo,Hyun-Sook Jung;公元1840年以来东亚夏季风降水变化——以中国和韩国的树轮记录为例[J];中国科学D辑;2003年06期 |
4 |
邵振艳;周涛;史培军;龚道溢;;大气污染对中国重点城市地面总辐射影响的时空特征[J];高原气象;2009年05期 |
5 |
黄镇国;张伟强;;中国热带西部的小冰期[J];热带地理;2007年06期 |
6 |
龚道溢;郭栋;罗勇;;中国夏季日降水频次的周末效应[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6年03期 |
7 |
王雁鹏;陈岩;董旭辉;殷惠民;;激光雷达观测2005年春季北京沙尘天气[J];光谱实验室;2008年01期 |
8 |
史培军,严平,高尚玉,王一谋,哈斯,于云江;我国沙尘暴灾害及其研究进展与展望[J];自然灾害学报;2000年03期 |
9 |
王建,刘泽纯,陈晔,黄巧华,陈霞;2.6 Ma BP前后亚洲季风系统的重组[J];古地理学报;2000年02期 |
10 |
李潮流;康世昌;丛志远;;青藏高原念青唐古拉峰冰川区夏季风期间大气气溶胶元素特征[J];科学通报;2007年17期 |
11 |
杨东贞,于晓岚,李兴生;临安本底站微量气体浓度分布特征及其对气溶胶的影响[J];应用气象学报;1995年04期 |
12 |
刘金涛,陈卫标,刘智深;高光谱分辨率激光雷达同时测量大气风和气溶胶光学性质的模拟研究[J];大气科学;2003年01期 |
13 |
邱明燕,盛立芳,房岩松,高会旺;气象条件对青岛地区气溶胶光学特性的影响[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
14 |
姚玉璧;董安祥;张秀云;王毅荣;;中国夏季区域干旱特征比较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9年01期 |
15 |
刘毅,周明煜;中国近海大气气溶胶的时间和地理分布特征[J];海洋学报(中文版);1999年01期 |
16 |
孙景群;能见度与相对湿度的关系[J];气象学报;1985年02期 |
17 |
罗超,李兴生,周秀骥,卞慧生;天津地区大气颗粒物物化特性的研究[J];气象学报;1993年01期 |
18 |
田文寿,陈长和;兰州冬季气溶胶光学特性的参数化[J];大气科学;1996年02期 |
19 |
辛国君;用零维能量平衡气候模型分析大气气溶胶的气候效应[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3期 |
20 |
李韧,季国良;藏北高原五道梁地区的气溶胶特征[J];高原气象;2004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