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春季一次冷锋降水过程的云物理结构分析
【摘要】:利用PMS云粒子测量仪器分析了河南春季云粒子浓度、粒子直径、液态水含量及云滴谱的垂直分布特征,得到了锋面降水云一些微物理结论。
|
|
|
|
1 |
杨文霞,牛生杰,魏俊国,孙玉稳;河北省层状云降水系统微物理结构的飞机观测研究[J];高原气象;2005年01期 |
2 |
赵震;-;雷恒池;;双参数云物理方案中谱形参数作用分析和数值模拟试验[J];高原气象;2008年01期 |
3 |
胡鹏;赵震;雷恒池;李铁林;;河南省春季一次层状云降水云系结构和降水机制的数值模拟[J];高原气象;2009年02期 |
4 |
贾星灿;牛生杰;;空中、地面雨滴谱特征的观测分析[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
5 |
胡娅敏,沈桐立,廖菲;一次河南省春季层状云降水的地面雨滴谱特征[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
6 |
连志鸾;段英;;一次层状云降水过程人工增雨时机与部位选择探析[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6年02期 |
7 |
周非非;廖菲;苏爱芳;周毓荃;;河南省2002年秋季一次层状云降水过程的观测研究[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
8 |
赵震,雷恒池,吴玉霞;MM5中新显式云物理方案的建立和数值模拟[J];大气科学;2005年04期 |
9 |
樊曙先;层状云微物理结构演变特征的个例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2期 |
10 |
张佃国;樊明月;龚佃利;张洪生;;一次降水性积层混合云系的微物理特征分析[J];大气科学学报;2010年04期 |
11 |
刘红燕;雷恒池;;基于地面雨滴谱资料分析层状云和对流云降水的特征[J];大气科学;2006年04期 |
12 |
张正国;杨振球;;广西云资源时空变化分析[J];广西气象;2006年03期 |
13 |
张学文,郑国光;从熵原理得出的稳定层云的云滴谱方程[J];高原气象;1989年03期 |
14 |
曹玲;李国昌;郭建华;陈和平;窦永祥;;多普勒雷达产品在祁连山区一次人工增雨作业中的应用分析[J];干旱气象;2006年02期 |
15 |
李金辉;罗俊颉;梁谷;田显;陈保国;;陕西关中地区层状云降水及雷达特征分析[J];高原气象;2010年06期 |
16 |
吴涛;吴翠红;万玉发;舒防国;;用雷达反射率作对流性降水和层状云降水自动分类[J];气象科技;2006年05期 |
17 |
牛淑贞,赵培娟,席世平;河南省春秋季适宜人工增雨作业的雷达回波特征[J];河南气象;2000年01期 |
18 |
陈豫英;李艳春;;宁夏三类降水云的时空分布及环流特征分析[J];高原气象;2006年01期 |
19 |
廖飞佳,张建新,黄钢;北疆冬季层状云微物理结构初探[J];新疆气象;1996年05期 |
20 |
封秋娟;牛生杰;雷恒池;吴玉霞;张晓庆;;吉林省一次层状云降水宏微观特征的观测研究[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