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河南春季一次冷锋降水过程的云物理结构分析

冯圆  濮江平  
【摘要】:利用PMS云粒子测量仪器分析了河南春季云粒子浓度、粒子直径、液态水含量及云滴谱的垂直分布特征,得到了锋面降水云一些微物理结论。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杨文霞,牛生杰,魏俊国,孙玉稳;河北省层状云降水系统微物理结构的飞机观测研究[J];高原气象;2005年01期
2 赵震;-;雷恒池;;双参数云物理方案中谱形参数作用分析和数值模拟试验[J];高原气象;2008年01期
3 胡鹏;赵震;雷恒池;李铁林;;河南省春季一次层状云降水云系结构和降水机制的数值模拟[J];高原气象;2009年02期
4 贾星灿;牛生杰;;空中、地面雨滴谱特征的观测分析[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5 胡娅敏,沈桐立,廖菲;一次河南省春季层状云降水的地面雨滴谱特征[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6 连志鸾;段英;;一次层状云降水过程人工增雨时机与部位选择探析[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6年02期
7 周非非;廖菲;苏爱芳;周毓荃;;河南省2002年秋季一次层状云降水过程的观测研究[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8 赵震,雷恒池,吴玉霞;MM5中新显式云物理方案的建立和数值模拟[J];大气科学;2005年04期
9 樊曙先;层状云微物理结构演变特征的个例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2期
10 张佃国;樊明月;龚佃利;张洪生;;一次降水性积层混合云系的微物理特征分析[J];大气科学学报;2010年04期
11 刘红燕;雷恒池;;基于地面雨滴谱资料分析层状云和对流云降水的特征[J];大气科学;2006年04期
12 张正国;杨振球;;广西云资源时空变化分析[J];广西气象;2006年03期
13 张学文,郑国光;从熵原理得出的稳定层云的云滴谱方程[J];高原气象;1989年03期
14 曹玲;李国昌;郭建华;陈和平;窦永祥;;多普勒雷达产品在祁连山区一次人工增雨作业中的应用分析[J];干旱气象;2006年02期
15 李金辉;罗俊颉;梁谷;田显;陈保国;;陕西关中地区层状云降水及雷达特征分析[J];高原气象;2010年06期
16 吴涛;吴翠红;万玉发;舒防国;;用雷达反射率作对流性降水和层状云降水自动分类[J];气象科技;2006年05期
17 牛淑贞,赵培娟,席世平;河南省春秋季适宜人工增雨作业的雷达回波特征[J];河南气象;2000年01期
18 陈豫英;李艳春;;宁夏三类降水云的时空分布及环流特征分析[J];高原气象;2006年01期
19 廖飞佳,张建新,黄钢;北疆冬季层状云微物理结构初探[J];新疆气象;1996年05期
20 封秋娟;牛生杰;雷恒池;吴玉霞;张晓庆;;吉林省一次层状云降水宏微观特征的观测研究[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圆;濮江平;;河南春季一次冷锋降水过程的云物理结构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杨俊梅;;山西省层状云降水系统不均匀性分析[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9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C];2011年
3 孙鸿娉;李培仁;孙国德;任刚;申东东;;山西省层状云降水的可播性分析研究[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人工影响天气与云雾物理新技术理论及进展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4 王晓峰;薛惠文;房文;郑国光;;浅积云云滴谱相对谱宽研究[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5 王维佳;刘建西;刘平;张世林;石立新;董晓波;;降水云系的连续两架次云物理探测试验[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人工影响天气与云雾物理新技术理论及进展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6 王瑞田;何雪松;濮江平;;南京地区层状云降水速度谱分析[A];第六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苏爱芳;周毓荃;谷秀杰;;典型层状云降水的结构特征和增雨潜势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技术专题研讨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8 张杏敏;赵利品;;河北一次西风槽降水后期云物理特征个例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人工影响天气与云雾物理新技术理论及进展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9 陈保国;栗珂;雷恒池;贾玲;乔友刚;田显;李金辉;白丁;;典型层状云系催化试验的云物理响应研究[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9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C];2011年
10 杨文霞;牛生杰;魏俊国;孙玉稳;吕红梅;;河北省层状云降水系统微物理结构的飞机观测研究[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赵震;层状云降水形成的中尺度双参数方案数值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07年
2 刘晓莉;基于粒子分档技术的云模式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3 肖艳姣;新一代天气雷达三维组网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4 戚友存;通过VPR订正技术提高雷达定量降水估计能力[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项磊;宁夏层状云宏观微观物理特征综合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2 封秋娟;一次典型层状云降水物理特征的观测和数值模拟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3 金华;河南省春季层状云降水特征和人工增雨条件的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6年
4 苏爱芳;河南典型天气系统云和降水的多尺度结构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5 蔡兆鑫;层状云系降水结构特征及飞机人工增雨作业的综合观测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6 王扬锋;延安层状云微物理特征及降水机制研究[D];南京气象学院;2004年
7 杨文霞;河北省层状云降水系统微物理结构的飞机观测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4年
8 杨洁帆;层状云数值模式与实际观测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9 屈凤秋;一次华南沿海海雾过程的观测分析与数值模拟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10 黄毅梅;卫星反演云物理参数研究及其在人工影响天气中的应用[D];兰州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张向峰 通讯员 孙鸿娉;山西成功实施联合云物理探测[N];中国气象报;2010年
2 郭继瑞王功娃;我省引进国际先进机载云物理探测系统[N];山西日报;2008年
3 刘晓林 申庆荣;内蒙古人影全力服务“三农”[N];中国气象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任庆烽;人工影响天气轨道 建设优良的人影监测作业系统[N];中国气象报;2006年
5 毛翠辉;踏出“家门”寻发展[N];中国气象报;2005年
6 姜永育 吕守奇;全国争先进 西部创一流[N];中国气象报;2003年
7 姜永育 刘建西 郝克俊 吕守奇;拦云截雨润天府[N];中国气象报;2004年
8 毛翠辉 张晶;项目开启大发展[N];中国气象报;2004年
9 本报通讯员 王广河 孟旭 郭学良;播云撒雨护百姓[N];中国气象报;2008年
10 记者 王龙 通讯员 徐小红;陕西省气科所加强国内外技术合作[N];中国气象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