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TRMM/PR资料对一次锋面降水的观测分析
【摘要】:利用TRMM卫星高精度PR雷达资料,对2004年7月17日发生在我国山东、河南、安徽、湖北等地的一次锋面气旋降水过程进行分析。分析得出,本次锋面降水为混合型降水,降水雨带沿冷暖锋线呈带状分布。冷锋一侧雨带主要为对流性降水,暖锋一侧雨带主要为层云性降水,两降水带均内嵌有对流性降水泡。冷锋雨带较狭窄,暖锋雨带分布则较宽,但嵌在冷锋雨带中的对流性降水带却较嵌在暖锋雨带中的对流性降水带要宽得多。对流性降水在总降水面积中所占比例很低,却有着较高的降水率,大约是层云性降水降水率的5倍。沿冷锋锋线方向分布的对流性降水是不连续的,呈现为几个分散的大值中心;暖锋锋线方向分布的对流性降水则比较连续,且强度较为均匀。暖锋一侧的对流性雨带呈现为两个近乎平行于暖锋的狭长降水带,且垂直于暖锋的雨带呈不连续分布。两种降水类型的降水率廓线在5km高度以下有着明显的差异:此高度以下层云性降水率廓线总体随高度下降呈向下递增变化;而不同强度的对流性降水率廓线却有着相对复杂的变化,强弱降水率随高度下降有着近乎反相的变化,强和弱的对流性降水率随高度下降分别对应了向下递减和向下递增两种情况。
|
|
|
|
1 |
李光林;;利用MM5模式对河西大到暴雪过程的数值模拟[J];甘肃科技;2011年11期 |
2 |
;[J];;年期 |
3 |
;[J];;年期 |
4 |
;[J];;年期 |
5 |
;[J];;年期 |
6 |
;[J];;年期 |
7 |
;[J];;年期 |
8 |
;[J];;年期 |
9 |
;[J];;年期 |
10 |
;[J];;年期 |
11 |
;[J];;年期 |
12 |
;[J];;年期 |
13 |
;[J];;年期 |
14 |
;[J];;年期 |
15 |
;[J];;年期 |
16 |
;[J];;年期 |
17 |
;[J];;年期 |
18 |
;[J];;年期 |
19 |
;[J];;年期 |
20 |
;[J];;年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