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梅雨锋暴雨的条件对称不稳定诊断分析
【摘要】:本文以1999年6月25至26日的一次梅雨锋暴雨过程为个例,在对该此暴雨过程数值模拟模较为成功的基础之上,利用模式每隔六小时输出的温、压、湿、风等预报量计算出湿位涡,结合大气稳定度,诊断分析了条件对称不稳定。分析表明,地转动量近似方案计算得到湿位涡(MPVg)的负值中心与稍后数小时的降水中心有着较好的对应,对流层低层的湿位涡区存在的条件对称不稳定是此次梅雨锋暴雨发生发展的一种可能机制。
|
|
|
|
1 |
俞樟孝
,李法然
,杨厥正
,斯公望;一次高空急流中心引起的梅雨锋暴雨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1981年01期 |
2 |
杨金锡,徐耀华;梅雨锋暴雨和梅雨锋生函数[J];气象;1983年02期 |
3 |
赵清云;梅雨锋暴雨区内中尺度雨带的分布及其演变[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85年03期 |
4 |
张丙辰,杨国祥,章震越,李建辉;华东中尺度天气试验概述[J];气象;1986年04期 |
5 |
蒋年冲,卞礼智,邢克溥;梅雨锋暴雨的雨滴谱分析[J];气象;1986年05期 |
6 |
斯公望;杜立群;;南亚高压北缘的高空气流发散与梅雨锋暴雨发展的关系[J];科技通报;1986年04期 |
7 |
邹进上,王梅华,张薇;中国暴雨区划初步研究[J];地理学报;1987年02期 |
8 |
吴兑;宁夏一次暴雨的地面雨滴谱和雷达反射因子的对比分析[J];高原气象;1987年04期 |
9 |
余志豪,陆汉城,范献忠;梅雨锋移动性中-β尺度暴雨的观测研究[J];气象科学;1987年01期 |
10 |
斯公望
,杜立群;南亚高压北缘的高空气流发散与梅雨锋暴雨发展的关系[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1987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