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盏花产黄酮内生真菌筛选及产黄酮能力的初步研究
【摘要】:通过黄酮类物质特异颜色反应和可见分光光度法,筛选产黄酮的灯盏花内生真菌,研究灯盏花产黄酮内生真菌在PDA和查氏培养基上的产黄酮能力。结果表明:28株灯盏花内生真菌中,7株菌的镁粉+浓盐酸、氯化铝、浓氨水三种颜色反应均成阳性,能够产生黄酮。灯盏花产黄酮内生真菌的生长、菌丝体黄酮含量和产量在PDA培养基上均高于在查氏培养基上。7株灯盏花产黄酮内生真菌中,菌株ELF3-1和ERF3-1的生长较好,菌株ELF′3-1、ELF3-2和ERF3-1菌丝体黄酮含量较高,菌株ERF3-1菌丝体黄酮产量最高。
|
|
|
|
1 |
何永美;湛方栋;宣灵;祖艳群;高召华;李元;;灯盏花产黄酮内生真菌的筛选及其产黄酮能力的初步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0年S1期 |
2 |
刘萍;;不同覆盖处理对罗布麻根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1年02期 |
3 |
薛长晖;;苦荞的原料考察[J];辽宁农业科学;2010年01期 |
4 |
夏保荣;灯盏花人工栽培技术[J];农村实用技术;2001年06期 |
5 |
林春,刘鸿高,苏友波,余选礼,郭华春;灯盏花快速繁殖研究简报[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
6 |
杨生超,杨忠孝,张乔芹,王平理;灯盏花种植技术初探[J];中草药;2004年03期 |
7 |
周利杰,李南高,虞泓,张时刚;云南灯盏花遗传变异的RAPD分析[J];云南植物研究;2005年01期 |
8 |
周福国;;灯盏花栽培技术[J];云南林业;2007年06期 |
9 |
仲艳丽;灯盏花的利用及无公害栽培技术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2004年01期 |
10 |
李艳兰;杨淑艳;杨向红;;灯盏花种子的品质检验[J];云南农业科技;2008年02期 |
11 |
张志信;;不同季节迎春花茎叶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
12 |
邱璐,瞿礼嘉,罗春梅,韩翠丽;灯盏花遗传转化中组织培养受体系统的研究[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
13 |
马昆,付云焕;灯盏花人工引种驯化暨GAP规范种植技术研究开发项目实施效果显著[J];云南科技管理;2005年03期 |
14 |
王晋;;金银花不同花期总黄酮含量的测定[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21期 |
15 |
刘春霞;王玥;崔明昆;严胜柒;谢庆华;官会林;张云峰;;灯盏花chi的克隆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J];武汉植物学研究;2010年06期 |
16 |
林丽飞;刘春国;陶宏征;;不同试剂对灯盏花种子萌芽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1期 |
17 |
朱媛;杨生超;祖艳群;冯源;李元;;灯盏花栽培技术及有效成分积累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0期 |
18 |
迪丽努尔·马力克;毛居代·亚尔买买提;阿孜古丽·木阿赛力木;;反相液相色谱法测定新疆野蔷薇果中的黄酮类化合物[J];食品科学;2010年12期 |
19 |
段向东;;灯盏花高产栽培技术[J];云南农业;2010年12期 |
20 |
黄平;王荔;杨艳琼;陈疏影;刘雅婷;杨凯;刘波;;正交设计在灯盏花组织培养中的应用[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