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缺水诊断指标研究
【摘要】:通过测定控制灌溉条件下盆栽甘蔗在苗期和分蘖期的冠层光谱反射率、冠层温度、叶水势和土壤含水量,研究分析了冠层光谱反射率、冠气温差、叶水势在苗期和分蘖期的变化规律及其反映甘蔗缺水状况的敏感性和重要性。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含水量的降低,甘蔗冠层光谱反射率降低,冠层温度升高,冠气温差增大,叶水势降低。经线性回归分析知,比值植被指数(R960/R560)、下午14:00的冠气温差、叶水势与土壤含水量均呈极显著的相关关系,表明冠层光谱反射率、冠气温差和叶水势可以作为甘蔗水分亏缺的诊断指标。通过通径分析表明,比值植被指数、冠气温差和叶水势对甘蔗水分状况的敏感程度不一,对甘蔗水分状况的最敏感指标是叶水势,其次是冠气温差,比值植被指数最不敏感。
|
|
|
|
1 |
杨家鹏;;对发展我省甘蔗生产的建议[J];云南农业科技;1984年01期 |
2 |
韦文科;国家农业部批准广西甘蔗研究所组建广西甘蔗品种改良中心[J];中国糖料;2003年01期 |
3 |
陆鑫;王丽萍;陈学宽;吴才文;;甘蔗品种的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J];甘蔗糖业;2005年03期 |
4 |
刘家勇;范源洪;杨洪昌;赵俊;赵培方;吴才文;陈学宽;;31个国外甘蔗引进种灰色多维综合评估[J];西南农业学报;2006年04期 |
5 |
刘睿;劳方业;何慧怡;陈仲华;邓海华;;粤糖系列甘蔗品种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J];甘蔗糖业;2008年03期 |
6 |
蓝敬虚;陈惠宗;蓝允明;;甘蔗品种形状比较试验初报[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10年06期 |
7 |
;甘蔗霜害的调查[J];广西农业科学;1975年04期 |
8 |
洪红根;;台湾甘蔗品种的变迁和今后育种的方向[J];甘蔗糖业;1980年10期 |
9 |
段昌坪;胡士成;;缅甸蔗糖业考察[J];云南农业科技;1992年06期 |
10 |
刘广金;;南蔗北引喜上新水平[J];农业知识;2001年05期 |
11 |
陈道德,谭显平,吕达,胡荣森,余国林;引进甘蔗品种的模糊综合评判[J];甘蔗糖业;2002年05期 |
12 |
覃建林;庞天;刘建军;韩效同;莫仁甫;马跃峰;;不同甘蔗品种对60%环·敌WP敏感性试验[J];广西农业科学;2008年02期 |
13 |
庞波;黎劭华;钟辉萍;庞天;;生物有机肥料在甘蔗上肥效试验初报[J];广西蔗糖;2009年02期 |
14 |
周启美;;甘蔗品比试验总结[J];广西蔗糖;2009年02期 |
15 |
;甘蔗眼点病的发生及其防治研究初报[J];甘蔗糖业;1979年10期 |
16 |
魏奉盘;;甘蔗的成熟和收获(八)[J];甘蔗糖业;1979年12期 |
17 |
廖明坛,陈克文;供N水平对甘蔗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1995年02期 |
18 |
韦文科;广西甘蔗品种选育现状与展望[J];甘蔗糖业;1997年04期 |
19 |
谭裕模,张革民,黎焕光,梁丽琼,谭芳;引进甘蔗新品种新台糖16号及自育新品系模糊综合评判[J];广西农学报;1998年02期 |
20 |
周鸿凯,蔡华斌,郭荣发;非平衡区域试验的甘蔗品种稳定性分析[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