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对Acetobacter sp.CCTCC M209061菌株生长及其还原活性的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培养基组成和培养条件对从"中华开菲尔"菌粒中分离纯化得到的新菌株醋酸杆菌Acetobactersp.CCTCC M209061的生长及其还原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醋酸杆菌的生长情况,以催化氯苯乙酮不对称还原为模式反应来评价醋酸杆菌的还原活性。研究了碳源、氮源、无机盐、初始pH值、温度、转速、接种量对醋酸杆菌生长和还原活性的影响。[结果]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的种类和浓度,初始pH值,温度对醋酸杆菌的生长和还原活性有重要影响;最适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分别为:葡萄糖7.5 g/L,果糖2.5 g/L,大豆蛋白胨60 g/L,MnSO_4·7H_2O 0.07 g/L,初始pH值为6.0,培养温度为30℃,转速为80 r/min,接种量为10%(v/v);在此条件下培养30h后,醋酸杆菌的生物量达到0.64 g/L;其能遵循反Prelog规则催化对氯苯乙酮不对称还原为(R)-对氯苯乙醇,产物的e.e.值99%以上;细胞的比活高达43.9μmol/min/g。[结论]大幅度提高了该醋酸杆菌的生物量还原活性。
|
|
|
|
1 |
李夏兰,蔡婀娜;从微生物细胞提取ADH的探讨[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2期 |
2 |
应珊红,王绍武,汪耀南,李中振;应用正交试验法研究187菌株的发酵条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1期 |
3 |
靖学芳;植物血凝素激活的LAK细胞激活培养条件与其生物学特性关系的研究[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1997年02期 |
4 |
陈翠萍,梁如玉,陈强;细菌鞭毛染色方法的改进[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4年04期 |
5 |
潘利;叶其刚;黄宏文;;荷叶铁线蕨孢子的不同贮藏时间与培养条件对配子体和孢子体形成的影响[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7年02期 |
6 |
时东方;周勇;陈小姝;王琦;;棘豆蠕孢菌的固体优化培养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1期 |
7 |
曲慧;马国平;陈敏;孔令春;;东海原甲藻的培养及色素分离分析[J];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2008年03期 |
8 |
赵大克;王敬乔;陈薇;郑丽;;植物原生质体获得、培养条件及方法对其再生体系构建的影响[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S2期 |
9 |
李燕霞;;阿维菌素产生菌培养条件的优化[J];河北化工;2009年03期 |
10 |
祖国仁;闫磊;孙浩;孔繁东;;产抗菌物质海洋细菌B105生长特性及培养条件[J];中国酿造;2010年07期 |
11 |
;科技信息与服务[J];微生物学通报;1990年04期 |
12 |
陈育如,杨启银;解钾硅酸盐细菌培养基及培养条件的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
13 |
王爱娥,荫俊,宋伟,王慧,姜永强,王景林;醋酸杆菌α-乙酰乳酸脱羧酶基因的克隆表达[J];生物技术通讯;2001年04期 |
14 |
李鸿雁,陈庆森,阎亚丽,刘磊,崔维;培养条件对冰核生产菌Xanthomonas ampelina TS206产胶率的影响[J];食品科学;2005年09期 |
15 |
李忠光,杨仕忠,周滔,龚明;烟草悬浮培养细胞的建立及其对机械刺激的敏感性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6期 |
16 |
游文朗;陈必链;王娟;;平板式光生物反应器中紫球藻培养条件的优化[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06年01期 |
17 |
王艳唯;王敬祥;岳福杰;;胚胎干细胞在生物技术中的研究进展[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6年04期 |
18 |
杨育芳;梁琳琳;孙雪南;董兆麟;;B群链球菌的培养及优化研究[J];微生物学杂志;2006年03期 |
19 |
刘迎;马中良;王旻;;海滨土壤粘细菌次级代谢产物的性质及产量调控的研究[J];微生物学通报;2006年03期 |
20 |
孔林;郝勃;喻子牛;;富锌酵母的选育及其培养工艺[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06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