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沉陷区地表移动分析及地面兴建评价
【摘要】:一些矿区采煤沉陷稳定区域的部分土地已经闲置,且从持续发展角度看比较适宜于兴建建筑物.但是要在此区域进行成规模的建设,受到过采动的地表稳定研究则是必需的首要工作.通过简要的分析开采沉陷地表移动、采动区地裹与建筑物变形协同关系、评价地表兴建建筑物的因子和方法,指出矿区采煤沉陷稳定区域通过科学合理的确定范围评价,可以进行适当规模的建筑物兴建建设。
|
|
|
|
1 |
雷益龙;;东坡煤矿二水平资源的分析与评价[J];陕西煤炭;2005年04期 |
2 |
董义革;;煤矿井筒破坏的模糊聚类分析与评价[J];宁夏工程技术;2007年01期 |
3 |
周丽静;刘素荣;;地面变形与沉降对环境的影响与分析[J];煤炭技术;2006年02期 |
4 |
冀康平;柴达木盆地锶资源技术经济评价[J];无机盐工业;1998年06期 |
5 |
龙卿吉;对一起瓦斯爆炸事故的分析与思考[J];煤矿安全;2001年12期 |
6 |
彭世济,张达贤,习永峰,卢明银,孙洪泉;矿山工程设计可靠性研究[J];化工矿物与加工;1992年01期 |
7 |
臧忠江;浅谈储量误差分类与分析(三等奖)[J];新疆钢铁;1995年03期 |
8 |
林平生,曹永平;“八五”期间煤炭多种经营情况分析[J];中国煤炭;1997年12期 |
9 |
陈亚兵,李建成;饰面石材资源评价方法初探[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
10 |
史一青;副井提升机减速初始控制分析[J];山西煤炭;1998年03期 |
11 |
薛培刚,张萍芳;做好地质构造分析提高矿井可布工作面储量[J];中州煤炭;1998年03期 |
12 |
孙孟杰,王清悦,焦安金,贾秀波;数字化测图技术在煤矿中的应用[J];山东煤炭科技;2000年01期 |
13 |
陈爱珠,李建国,徐占成;提高综放回采率的分析研究[J];西山科技;2000年05期 |
14 |
庄丽杰;煤矿电机烧损原因浅析[J];煤矿机械;2002年02期 |
15 |
傅鹤林;井下开采过程中边坡稳定性分析[J];湖南有色金属;2002年04期 |
16 |
刘同德;青海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对策与建议[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
17 |
张能福,蔡嗣经,刘朝马;矿业工程项目投资价值实物期权评价方法[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
18 |
郑勇;2003年煤炭供需形势预测[J];中国煤炭;2003年01期 |
19 |
张纯如,刘安兵;谢桥矿“8.2”高冒自燃事故的处理及原因分析[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3年S1期 |
20 |
申东顺,刘国辉,郑秋华;小青矿西一采区地质构造预测[J];矿山测量;2003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