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营利组织绩效会计的基础理论初探
【摘要】:基于我国经济社会转型背景下蓬勃发展起来的非营利组织,其成长过程面临诸多的问题,数量的增加并没有带来社会效益的同步增长,一方面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公益性公共产品的需求,另一方面也难以和国际接轨。非营利组织具有高度的资源依赖特性,其委托代理关系的特殊性决定了产权的公益性,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运营方式使得其绩效的评价区别于企业组织,因此,非营利组织必须进行全面的绩效管理,绩效管理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会计系统,而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民营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都难以满足非营利组织绩效控制和评价的需要,本文基于非营利组织绩效管理研究非营利组织绩效会计的基础理论问题,通过对非营利组织管理特点、运营方式和绩效控制的要求的分析,提出非营利组织绩效会计是以信息为手段的绩效控制系统,并以此为基础界定了非营利组织绩效会计的目标、会计假设和会计对象,提出建立以资源、负债、资源剩余、投入、产出和效果为会计要素的会计确认计量基础,以绩效财务会计和绩效管理会计的信息整合作为绩效会计的实现方式,为非营利组织利益相关者评价组织绩效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