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庄马展;;厦门大气细颗粒PM_(2.5)化学成分谱特征研究[J];现代科学仪器;2007年05期 |
2 |
贾轶然;王寒梅;;抚顺市空气环境可吸入颗粒物来源解析[J];辽宁化工;2006年03期 |
3 |
;大气飘尘及总悬浮微粒中无机元素的富集和来源分析[J];新疆环境保护;1990年04期 |
4 |
杨旭曙,王正萍,宋艳涛;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源解析方法[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2年04期 |
5 |
彭希珑;何宗健;;南昌市罗家集工业区大气颗粒物PM_(10)的来源解析[J];江西科学;2008年05期 |
6 |
;《大气颗粒物源解析技术开发与应用的研究》通过鉴定[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0年06期 |
7 |
刘慧丽,何宗健,彭希珑;受体模型在环境空气中大气颗粒物源解析研究进展[J];江西化工;2004年04期 |
8 |
朱广一;大气可吸入颗粒物研究进展[J];环境保护科学;2002年05期 |
9 |
李祚泳,倪长健,丁晶;粗集理论应用于大气颗粒物的源解析[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3年04期 |
10 |
郝明途,侯万国,屈小辉,刘春博;大气颗粒物二重源解析技术的方法改进[J];中国环境科学;2005年02期 |
11 |
赵琦;张丹;叶堤;郑建军;鲁磊;王飞;李玉武;董树屏;;重庆主城大气PM_(10)的源解析研究[J];三峡环境与生态;2008年03期 |
12 |
王文兴,梁金友,陈延智;华南地区春季酸沉降区域源解析[J];环境科学学报;1992年01期 |
13 |
陶俊;陈刚才;钟昌琴;;重庆市大气总悬浮颗粒物来源解析[J];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6年04期 |
14 |
李伟芳;白志鹏;史建武;刘爱霞;;天津市环境空气中细粒子的污染特征与来源[J];环境科学研究;2010年04期 |
15 |
陈明华,陈静森,李德;上海市大气颗粒物高浓度区污染物的源解析[J];上海环境科学;1997年10期 |
16 |
李作泳;用投影寻踪回归进行大气颗粒物的污染源解析[J];中国环境科学;1999年03期 |
17 |
杭维琦,黄世鸿;南京市城区环境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源解析[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0年04期 |
18 |
范雪波;刘卫;王广华;林俊;伏晴艳;高松;李燕;;杭州市大气颗粒物浓度及组分的粒径分布[J];中国环境科学;2011年01期 |
19 |
柯昌华,金文刚,钟秦,徐峰;玉溪市中心城区TSP源解析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3年05期 |
20 |
柯昌华,金文刚,钟秦;玉溪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中TSP的源解析[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