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善达克沙地沙尘气溶胶的化学元素组成及含量
【摘要】:利用2001年4月下旬到5月上旬内蒙古桑根达莱和北京站的近地面大气气溶胶采样及其化学元素分析资料, 比较分析了晴天、一般沙尘天及沙尘暴天颗粒化学元素在PM2.5、PM2.5-10、PM10-中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颗粒化学元素质量浓度总和随着沙尘浓度增大而普遍增大,但其在PM中相对含量的变化并不相同于绝对含量增长.在扬沙或浮尘天气,表面粘附作用导致粗颗粒富集一定的污染元素,而在沙尘暴期间,受强天气过程影响大量污染元素被输送到下游区域.沙尘气溶胶中部分细颗粒来自富含Al,Ca,Fe等矿质元素的土壤,粗颗粒主要来自富含Si元素的沙粒.Na 元素主要来自土壤而非沙地.
|
|
|
|
1 |
韩剑宏,倪文,宋存义;河北坝上农牧交错区水资源优化配置探讨[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3年08期 |
2 |
王遂缠,李栋梁;北方气旋变化及其对西北地区天气气候的影响[J];冰川冻土;2003年05期 |
3 |
赵兵科;蔡承侠;杨莲梅;王慧;;新疆夏季变湿的大气环流异常特征[J];冰川冻土;2006年03期 |
4 |
何钢,刘鸿雁;河北坝上地区及浑善达克沙地植被演化及其与风沙活动关系[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
5 |
李智佩;岳乐平;薛祥煦;王岷;杨利荣;聂浩刚;陈超;;毛乌素沙地东南部边缘不同地质成因类型土地沙漠化粒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沉积学报;2006年02期 |
6 |
汪勇;沈吉;羊向东;张恩楼;刘兴起;刘恩峰;;陕北红碱淖沉积物粒度特征所揭示的环境变化[J];沉积学报;2006年03期 |
7 |
刘国旭;试从气候和人类活动看黄河问题[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2年03期 |
8 |
隆学文,马礼;河北坝上地区生态产业建设构想[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年01期 |
9 |
延昊,王长耀,牛铮,张晔萍;东亚沙尘源地、沙尘输送路径的遥感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02年01期 |
10 |
胡云锋,刘纪远,庄大方;土壤风力侵蚀研究现状与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3年03期 |
|
|
|
|
|
1 |
邱新法,曾燕,缪启龙;我国沙尘暴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源地和移动路径[J];地理学报;2001年03期 |
2 |
张德二,陆风;我国北方的冬季沙尘暴[J];第四纪研究;1999年05期 |
3 |
周自江;近45年中国扬沙和沙尘暴天气[J];第四纪研究;2001年01期 |
4 |
顾卫,蔡雪鹏,谢锋,李彰俊,吴学宏;植被覆盖与沙尘暴日数分布关系的探讨——以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为例[J];地球科学进展;2002年02期 |
5 |
庄国顺,郭敬华,袁蕙,赵承易;2000年我国沙尘暴的组成、来源、粒径分布及其对全球环境的影响[J];科学通报;2001年03期 |
6 |
张仁健,王明星,浦一芬,刘强,符建中,张文;2000年春季北京特大沙尘暴物理化学特性的分析[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0年03期 |
7 |
刘景涛,郑明倩;华北北部黑风暴的气候学特征[J];气象;1998年02期 |
8 |
周自江,王锡稳,牛若芸;近47年中国沙尘暴气候特征研究[J];应用气象学报;2002年02期 |
9 |
杨东贞,王超,温玉璞,于晓岚,徐晓斌;1990年春季两次沙尘暴特征分析[J];应用气象学报;1995年01期 |
10 |
徐启运,胡敬松;我国西北地区沙尘暴天气时空分布特征[J];应用气象学报;1996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