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载SAR在海气边界层气象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合成孔径雷达)作为一种现代高空间分辨率成像侧视雷达,对地球表面海洋所成的图像中蕴含了极为丰富的中尺度及亚中尺度海洋大气边界层的信息,因此对边界层气象学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使用SAR研究海气边界层这一涵盖微波遥感、气象学及海洋学等学科的科学前沿课题在国内却少有文献报道。在此背景下,首先介绍了SAR反演海洋大气边界层的研究概况,回顾了SAR反演海气边界层参数的原理和方法。然后以2002年5月7日当地时间10时53分ERS-2卫星获取的香港地区(N 22.097°,E 114.300°)SAR海洋图像为例,进行了反演风向风速的初步试验,最终获得了较高精度的风矢量。具体过程如下:先对SAR图像进行预处理,包括ADC(Analog Digital Converter,模数转换器)补偿、精确校准及斑点滤波等过程;然后利用经典的谱分析方法求得具有180°模糊度的风向,再用香港天文台气象浮标实测资料消除这一不确定性得到了真实的相对风向;紧接着利用CMOD4地球物理模式函数计算得到了海面上10m高的风速。与气象浮标站所记录的平均风速和风向比较,两个20km×20km大小的试验区域求得的风向误差分别为23.71°和7.00°,平均风速误差分别为0.18 m/s和-0.12 m/s。结果表明,如果对SAR预先进行严格的预处理,结合经典的谱分析方法和CMOD4模型,即可获取高精度的风矢量。这一结果为今后海洋大气边界层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
|
|
1 |
韩春明,郭华东,王长林;SAR图像斑点噪声抑制的本质[J];遥感学报;2002年06期 |
2 |
范开国;黄韦艮;贺明霞;傅斌;;SAR浅海水下地形遥感研究进展[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8年04期 |
3 |
宋平舰,张杰;二维经验模分解在海洋遥感图像信息分离中的应用[J];高技术通讯;2001年09期 |
4 |
杨存建,许珺,张增祥;SAR和TM图像主成分变换融合中不同主分量替换的比较[J];国土资源遥感;2001年03期 |
5 |
范开国;傅斌;黄韦艮;贺明霞;;浅海水下地形的SAR遥感仿真研究[J];海洋学研究;2009年02期 |
6 |
陈萍,刘宝银,张杰;航天遥感多源数据的复合信息及其应用研究——以黄河口为例[J];黄渤海海洋;2000年02期 |
7 |
旷海兰;谢涛;刘新华;邹光辉;;反常波遥感监测技术研究进展[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13期 |
8 |
周红建,李相迎,彭雄宏,王正志,薄涛;从卫星SAR海洋图像中检测船目标[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
9 |
邹亚荣;卢青;邹斌;;基于SAR后向散射的海上溢油检测研究[J];遥感信息;2010年04期 |
10 |
谭衢霖,邵芸,范湘涛;雷达遥感的地质学应用及其进展[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2年05期 |
11 |
谭衢霖,邵芸;成像雷达(SAR)遥感地质应用综述[J];地质找矿论丛;2003年01期 |
12 |
吴涛;阮祥伟;谭剑波;;支持向量机在SAR图像解译中的研究进展[J];遥感信息;2009年05期 |
13 |
范开国;黄韦艮;常俊芳;林珲;顾艳镇;;NCEP/QSCAT混合风向用于SAR图像反演高分辨率海面风速[J];遥感技术与应用;2010年06期 |
14 |
范开国;黄韦艮;贺明霞;傅斌;甘锡林;;风速风向对SAR浅海水下地形成像影响的仿真研究[J];遥感学报;2008年05期 |
15 |
姜景山,张云华,刘和光;中国微波遥感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我国西部开发中的作用[J];空间科学学报;2000年S1期 |
16 |
黎夏,叶嘉安,廖其芳;利用案例推理(CBR)方法对雷达图像进行土地利用分类[J];遥感学报;2004年03期 |
17 |
王海鹏;金亚秋;大内和夫;渡边学;岛田政信;;Pi-SAR极化数据与K分布指数估算森林生物量与实验验证[J];遥感学报;2008年03期 |
18 |
周海波,吴健平;遥感卫星图像特征分析研究[J];东北测绘;1999年04期 |
19 |
马小兵;雷宏;陈炎;张平;;星载SAR地面快视处理器距离预滤波的设计实现[J];测试技术学报;2006年03期 |
20 |
陈权;李震;魏小兰;;基于几何特性和辐射特性的HJ-1C星SAR图像模拟[J];遥感学报;2006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