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运动发育的神经机制及早期脑损伤后的运动发育
【摘要】:正上个世纪,关于运动控制的理论快速发展。神经成熟论认为,小儿的运动发育是中枢神经系统预先确定的模式的成熟。按照这个理论,小儿的运动发育遵循首-尾规律,从中枢到远端的顺序而逐渐成熟,是遗传的、内在的作用的结果。与成熟论不同,动态系统理论则认为运动是一个动态的系统,是通过自我组织产生运动,从多种因素(如肌力、体重、姿势的保持等)的协调中自发出现。
|
|
|
|
1 |
江雯;何慧静;;满月交叉步态婴儿39例临床观察[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8年05期 |
2 |
江雯;韦臻;何慧静;万国斌;;巨大儿与足月适于胎龄儿1岁以内体格及运动发育的对照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年02期 |
3 |
陈伟;杨忠秀;王冀平;袁焕侠;;新型康复模式治疗脑瘫高危儿的疗效费用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08年03期 |
4 |
徐曼;刘小红;杨永华;邢军卫;;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12月龄时智力、运动发育水平随访研究[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年19期 |
5 |
李锦兰;刘俊影;李晶;朱明武;姚丽;;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性瘫痪高危儿智能及运动发育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11年04期 |
6 |
王建国;儿童轻度脑损伤后基底节缺血性损害[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1995年01期 |
7 |
胡冰;彭锋;黎兵;胡华著;李良辉;;超声心动图在监测重度窒息及并发脑损伤新生儿心功能中的临床意义研究[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7年09期 |
8 |
赵聪敏;;围生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治疗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08年12期 |
9 |
母得志;李熙鸿;;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病理及诊断治疗[J];临床儿科杂志;2009年04期 |
10 |
张晓燕;芦红茹;宋红霞;刘俐;;20项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评分法对早产儿脑发育及脑损伤的评价[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年02期 |
11 |
彭桂兰;;小儿脑损伤并继发性癫痫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8年06期 |
12 |
王雅洁,高宝勤;急性闭合性脑损伤后脑梗塞的早期诊断及治疗[J];临床儿科杂志;2002年10期 |
13 |
秦桂秀;;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TGF-β_1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9年06期 |
14 |
彭好;周宏;熊英;;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对HIBD新生大鼠脑组织nestin表达的影响[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6年03期 |
15 |
郭亚乐;黄绍平;李丹;赵小鸽;杨琳;周戬平;王雪莹;;环孢素抑制未成熟脑惊厥性脑损伤大鼠多药耐药基因的剂量探讨[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年24期 |
16 |
张洪波,陶芳标,曾广玉,徐勇,董芬,李海燕;合肥市18~36个月幼儿运动发育调查[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1997年03期 |
17 |
史惟,杨红,李惠,施炳培,王素娟;脑性瘫痪患儿脑室扩大程度与运动发育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4年07期 |
18 |
于学文,罗国刚,孙晓勉,崔丽侠;婴儿心理发育及运动发育的影响因素[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1996年03期 |
19 |
文香淑;王贞;曾辉建;刘丽娟;;痉挛型双瘫患儿智力结构特征及与运动发育相关性[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年10期 |
20 |
吴剑辉;何广艺;郝英;罗文燕;陈凯鹏;;458例8~12个月婴儿运动发育及影响因素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年09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