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频率毫米波治疗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摘要】:正目的:脊髓损伤后再生能力极其有限,运用新的治疗技术促进损伤脊髓可塑性,具有重要意义。毫米波电场具有广泛生物学效应,但尚未见毫米应用于脊髓损伤的研究报道。本研究观察不同频率毫米波对促进损伤脊髓修复再生的作用,并探讨毫米波治疗作用的特征。方法:按改良Allen氏WD以50gcf势能致大鼠脊髓L1损伤。毫米波长4.9mm、 7.1mm、8.9mm,辐射口面积2cm2,输出功率密度7mw/cm2。致伤24小时后开始治
|
|
|
|
1 |
胡志俊,王拥军,周泉,李晨光,施杞;大鼠脊髓慢性损伤脊髓组织PLA_2、PGE_2的检测[J];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2005年02期 |
2 |
郭冕;郑永日;李青松;王建交;孙家行;葛云龙;赵岩;;局部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脊髓损伤:运动功能有改善吗?[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年14期 |
3 |
何丽娜;袁章;陈炜;杨拯;张晓;;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的实验及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年08期 |
4 |
郑张安;尹宗生;高维陆;张辉;胡勇;张胜权;;Neurogenesin1基因对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探讨[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0年04期 |
5 |
江建明;王宏;闫慧博;鲁凯伍;张义生;邱小忠;;甲基强的松龙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Nogo-A表达的影响[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7年09期 |
6 |
邹丽娟;王媛媛;于丽君;邵淑娟;;Caspase-3和Bax在放射性脊髓损伤大鼠的表达[J];解剖科学进展;2008年04期 |
7 |
高银峰;陈雪;王秀斌;王晓冬;;3.0T磁共振扫描仪对大鼠胸髓完全损伤模型成像的研究[J];交通医学;2010年01期 |
8 |
管雅琳;孔繁明;王世民;吴盛;汪皖君;唐帆;张文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立体定向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年14期 |
9 |
锁志刚;丁惠强;飞翔;樊涛;;Caspase-1及其下游炎症因子在大鼠脊髓损伤中的表达及意义[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
10 |
贾宏伟;李艳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吡拉西坦修复大鼠脊髓损伤[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年10期 |
11 |
飞翔;唐晓杰;丁惠强;锁志刚;樊涛;;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在大鼠急性脊髓损伤中的异常激活及意义[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
12 |
魏梅洋,董艳,陈宗雄,李家顺,贾连顺,叶晓健,薛亚军;大鼠脊髓损伤后胶质细胞生长因子的mRNA表达变化[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5年11期 |
13 |
段大志;刘勇;张治国;;甲基强的松龙联合褪黑素治疗大鼠急性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年02期 |
14 |
尹国栋;汤逊;林月秋;徐永清;周田华;;人胚胎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脊髓完全横断损伤[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6年08期 |
15 |
王东;闫明;魏建军;王宇夫;;溶栓对脊髓损伤后大鼠脊髓超微结构及微循环的影响[J];中国急救医学;2007年04期 |
16 |
杨彪;杜成林;梅晰凡;刘畅;;体外转染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肌源性干细胞移植修复大鼠脊髓损伤[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年19期 |
17 |
武俏丽;李庆国;刘暌;;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研究进展[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年12期 |
18 |
倪博文;邹云雯;王志杰;褚言琛;姚如永;;MSCs移植并GS对大鼠脊髓损伤后期修复的影响[J];齐鲁医学杂志;2011年04期 |
19 |
宋滇文;邢旺兴;贾连顺;;脊髓组织胍丁胺含量的测定及脊髓损伤后内源性胍丁胺含量的变化[J];中华医学杂志;2007年37期 |
20 |
孙卫山,汤继文,潘新;年龄对嗅鞘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疗效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5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