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成东,张文秦,莫宣学,罗照华,喻学惠,李述为,赵欣;东昆仑约格鲁岩体暗色微粒包体特征及成因[J];地质通报;2002年11期 |
2 |
刘振宏,张良,杨长秀,武太安,崔霄峰,任建德,杨长青;河南鲁山鸡冢岩体岩浆混合特征及意义[J];地质调查与研究;2004年02期 |
3 |
朱永峰;埃提哲尔花岗斑岩及其暗色微粒包体中的斜长石斑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3期 |
4 |
朱永峰;长英质岩石中暗色微粒包体的形成机理[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95年05期 |
5 |
刘埃平,金景福;牧护关花岗岩中锆石标型特征研究[J];地质地球化学;1996年04期 |
6 |
彭卓伦;陈国能;Rodney Grapes;;花岗岩暗色微粒包体中的水及其在包体研究中的意义[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
7 |
张万仁;冯备战;吴保祥;;甘肃南祁连奥陶纪火山岩演化的地球化学证据[J];甘肃科技;2006年03期 |
8 |
彭卓伦;Rodney Grapes;庄文明;张献河;;华南花岗岩暗色微粒包体的岩石化学组成特征及其意义[J];地学前缘;2011年01期 |
9 |
臧文娟;赖绍聪;秦江锋;李学军;骆金诚;;南秦岭五龙岩体暗色包体地球化学及成因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
10 |
成杭新,赵传冬,庄广民,刘英汉,张勤,赵支岗;四川大岩子铂-钯矿床(点)热液成矿的地球化学证据[J];地球学报;2005年04期 |
11 |
彭卓伦;Rodney Grapes;庄文明;张献河;;华南花岗岩暗色微粒包体矿物组成及微结构研究[J];地学前缘;2011年01期 |
12 |
邱振;王清晨;;广西来宾中上二叠统硅质岩海底热液成因的地球化学证据[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1年05期 |
13 |
付建明;谢才富;彭松柏;杨哓君;梅玉萍;;湖南骑田岭花岗岩及其暗色微粒包体的地球化学与壳幔岩浆的混合作用[J];地球学报;2006年06期 |
14 |
崔银亮;秦德先;陈耀光;;云南龙脖河铜矿区变火山岩地球化学再研究[J];矿物学报;2006年04期 |
15 |
;《中国科学》D辑第37卷2007年总目次[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7年12期 |
16 |
彭卓伦;Rodney Grapes;庄文明;张献河;;华南花岗岩暗色微粒包体成因研究[J];地学前缘;2011年01期 |
17 |
顾雪祥,刘建明,Oskar Schulz,Franz Vavtar,付绍洪;湖南沃溪金-锑-钨矿床成因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证据[J];地球化学;2005年05期 |
18 |
秦江锋,赖绍聪,李永飞,白莉,王娟;扬子板块北缘阳坝岩体锆石饱和温度的计算及其意义[J];西北地质;2005年03期 |
19 |
孟繁聪;薛怀民;李天福;杨怀仁;刘福来;;苏鲁造山带晚中生代地幔的富集特征——来自辉长岩的地球化学证据[J];岩石学报;2005年06期 |
20 |
王玉往;王京彬;王书来;王莉娟;丁汝福;蒲克信;;新疆富蕴希力库都克地区岩浆混合作用及其成矿意义[J];地质学报;2008年0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