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高善继,高艳君,翟丽娜,应兰;南岭两类不同成因花岗岩中的磷灰石特征[J];岩石矿物学杂志;1988年03期 |
2 |
张峰,刘铁庚,张凤祥;用裂变径迹法研究白云鄂博主矿的成矿年龄[J];地质地球化学;1996年02期 |
3 |
李一良,郑永飞,龚冰,傅斌;东大别黄镇和石马地区榴辉岩及其中磷灰石的碳同位素研究[J];中国科学D辑;2000年03期 |
4 |
沈传波,梅廉夫,凡元芳,汤济广;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年代学研究的进展与展望[J];地质科技情报;2005年02期 |
5 |
姚春亮;陆建军;郭维民;;江西省铜厂斑岩铜矿磷灰石世代和成分特征研究[J];矿物学报;2007年01期 |
6 |
胥焕岩;马成国;金立国;刁常军;张耀明;丁军;;磷灰石晶体化学性质及其环境属性应用[J];化学工程师;2011年03期 |
7 |
刘羽;Stoppa F.;;维苏威和武尔卡诺火山碎屑物中磷灰石挥发组分的研究[J];矿物学报;2011年02期 |
8 |
;上庄磷矿矿石的单矿物分离试验小结[J];西北地质;1974年05期 |
9 |
张辉,刘丛强;新疆阿尔泰可可托海3号伟晶岩脉磷灰石矿物中稀土元素“四分组效应”及其意义[J];地球化学;2001年04期 |
10 |
蔡俊军,吴淑华,曾凡刚,曾贻善;矾山杂岩体中磷灰石组成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岩石矿物学杂志;2001年02期 |
11 |
陈方远;曾令森;梁凤华;;定量确定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主孔榴辉岩磷灰石中出溶体的组成:扫描电镜能谱分析(EDS)的应用[J];地质学报;2006年12期 |
12 |
林培梅;姜双城;郑爱榕;;北部湾北部沉积物中磷的地球化学行为研究[J];台湾海峡;2008年04期 |
13 |
赛里佐;张发俊;;关于某伟晶岩矿床铀矿物的一些资料[J];铀矿地质译丛;1965年01期 |
14 |
и·B·季亚契科夫;莫耀支;;查尔-奥列克明斯克基性杂岩体磷灰石含矿性的地质-地球物理判别标志[J];地质调查与研究;1987年04期 |
15 |
夏毓亮,朱杰辰,郑懋公,赵云龙,胡振铎,郭秀英,高尚奎;裂变径迹等新技术在辽河盆地热历史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核科技报告;1995年00期 |
16 |
刘羽,彭明生;磷灰石晶格喇曼活性外振动的实验研究[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5年01期 |
17 |
张辉;饶冰;唐勇;刘丛强;;硅酸盐-磷酸盐平衡反应对熔体中磷制约实验[J];云南地质;2006年04期 |
18 |
邱检生;张晓琳;胡建;李真;;鲁西碳酸岩中磷灰石的原位激光探针分析及其成岩意义[J];岩石学报;2009年11期 |
19 |
刘永康;磷灰石类质同像置换的限度[J];矿物学报;1985年01期 |
20 |
陈彰瑞,冷盛强;放马山磷矿第三矿层矿石工艺矿相研究[J];化工矿物与加工;1987年0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