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赞豪,杨义康,冯明朗,卜硕勋;甲烷碳同位素在天然气勘探中的应用[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85年04期 |
2 |
;根据碳同位素建立的、与成熟度有关的甲烷、乙烷和丙烷的混合模式(摘要)[J];地质地球化学;1994年03期 |
3 |
张平中,王先彬,申歧祥,张谦,文启彬,邵波;土壤甲烷及其碳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J];沉积学报;1993年04期 |
4 |
张子枢;;天然气的成熟度[J];天然气工业;1986年02期 |
5 |
陈践发,徐永昌,黄第藩;塔里木盆地东部地区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之二)[J];沉积学报;2001年01期 |
6 |
戴金星;;“威远气田的气源以有机成因气为主”——与张虎权等同志再商榷[J];天然气工业;2006年02期 |
7 |
李玲;陈践发;徐立恒;马广宇;;普光气田天然气组分特征及其碳同位素特征[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年04期 |
8 |
李贤庆,肖贤明,米敬奎,唐永春,肖中尧,刘德汉,申家贵;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中生界烃源岩生烃动力学参数研究[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5年04期 |
9 |
刘金钟,向同寿;少量/微量烃类气体的收集、定量分析及碳同位素分析方法[J];石油实验地质;2003年05期 |
10 |
H.Z.Enoch;萧丘;;利用碳同位素测定温室番茄中外源CO_2的结合[J];核农学通报;1985年03期 |
11 |
刘文均;湘南泥盆系碳酸盐岩中氧、碳同位素组成特点[J];地球化学;1987年03期 |
12 |
邵龙义;桂中晚二叠世碳酸盐岩碳同位素的地层学意义[J];沉积学报;1999年01期 |
13 |
夏新宇,王先彬,陈江峰,葛宁洁;大别山双河地区超高压变质岩流体包裹体成分及二氧化碳碳同位素研究[J];中国科学D辑;1999年04期 |
14 |
邓文峰,韦刚健,李献华;不纯碳酸盐碳氧同位素组成的在线分析[J];地球化学;2005年05期 |
15 |
李浮萍;文志刚;唐友军;李士祥;陈丹;;渤中凹陷天然气烷烃碳同位素异常的成因探讨[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7年03期 |
16 |
陈振宏;宋岩;秦胜飞;;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藏的地球化学特征[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7年04期 |
17 |
罗光强;耿元波;袁国富;;碳同位素在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的应用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09年03期 |
18 |
陈寿铭;尹崇玉;刘鹏举;高林志;唐烽;王自强;;峡东地区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碳同位素特征研究进展与国内外对比[J];地球学报;2009年04期 |
19 |
付修根;王剑;汪正江;何江林;;藏北羌塘盆地胜利河油页岩干酪根特征及碳同位素指示意义[J];地球学报;2009年05期 |
20 |
曾庆辉;;混源气的组分与碳同位素特征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0年0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