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超高压变质期后榴辉岩相蓝晶石-石英脉中硬柱石分解的岩石学研究及流体活动意义
【摘要】:正 中国中-东部的大别-苏鲁造山带形成于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之间在三叠纪时的陆-陆碰撞。大别造山带主要有一系列断层接触的变质单元构成,从南道北可进一步划分为北淮阳低级变质单元;北大别高温-高压角闪岩/麻粒岩相单元;中大别中温-超高压榴辉岩相单元;南大别低温-高压榴辉岩相单元以及宿松低温-高压蓝片岩-角闪岩相单元。南大别低温-高压榴辉岩相单元中由于没有发现柯石英和金刚石,Okay(1993)曾将这一单元称之为“冷”榴辉岩单元以区别于北部变质程度更高的“热”榴辉岩单元。基于同样的原因,Wang等(1992)和Carswell等(1997)将中两个单元分别称之为中大别UHP变质单元和南大别高压变质单元。
|
|
|
|
1 |
刘贻灿,徐树桐,李曙光,陈冠宝,江来利,周存亭,吴维平;大别山北部镁铁-超镁铁质岩带中榴辉岩的分布与变质温压条件[J];地质学报;2001年03期 |
2 |
刘贻灿,徐树桐,李曙光,陈冠宝;大别山北部榴辉岩的退变质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3年04期 |
3 |
张建新,孟繁聪,杨经绥;柴北缘西段榴辉岩相的变质泥质岩:榴辉岩与围岩原地关系的证据[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4年09期 |
4 |
徐少康;中国的榴辉岩[J];化工矿产地质;2004年04期 |
5 |
张泽明;榴辉岩的研究意义及其新进展[J];地质科技情报;1990年03期 |
6 |
尹玉军;苏北、胶南地区榴辉岩的特征及成因探讨[J];岩石矿物学杂志;1991年01期 |
7 |
纪壮义;赵环金;赵光华;;黄海海域千里岩岛发育榴辉岩[J];山东地质;1992年02期 |
8 |
刘若新;翟明国;;第四届国际榴辉岩会议在意大利科森萨举行——1995年国际榴辉岩野外工作会议将在中国召开[J];岩石学报;1993年04期 |
9 |
程裕淇,张立飞;华中东部榴辉岩研究进展简述[J];中国地质;1995年03期 |
10 |
杨经绥,许志琴,李海兵,吴才来,崔军文,张建新,陈文;我国西部柴北缘地区发现榴辉岩[J];科学通报;1998年1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