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ODP1144孔微玻璃陨石的发现和初步研究
【摘要】:OKP1144孔(20°3.18′N,117°25.14′E,水深2037m)位于南海北部陆缘,在柱状样386.17~386.27mcd层位处发现大量微玻璃陨石,共挑出完整微玻璃陨石969颗,不规则碎片1543颗粒,浓度为7100/cm~2,碎片率为61%。0DP1144孔微玻璃陨石多为透明或者半透明的玻璃体,颜色以棕色为主,形态多为圆球形和棉球形,表面较为光滑,具有大量的气泡构造,表明了其母源物质经过撞击发生汽化、熔融、溅射并迅速冷却固化而成,为微玻璃陨石的地球成因提供了可靠的佐证。化学成分主要表现为普通型微玻璃陨石,其中SiO_2含量介于72.2~62.6%之间,挥发程度较低的组份Al_2O_3、Ti0_2、FeO和MgO与SiO_2具有一定的负相相关性,说明0DP1144孔微玻璃陨石的母源物质成分和地球岩石非常类似。同时,本文根据澳-亚群孔位浓度的变化规律预测了源坑的位置和大小,其源坑位置距离现今预测Indochina的位置向我国南方偏移,偏移的程度还需要南海更多的孔位的研究结果及大范围微玻璃陨石母源成份的对比研究,并大致估算了源坑的大小,其范围可能在50~140km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