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欧阳志平;;MineSight软件在矿山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矿业;2009年04期 |
2 |
梅灿华,王兵;矿井轨道运输调度系统的OOA模型[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5期 |
3 |
吴建成,蔡日增;不等距网格钻井布局模型[J];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5期 |
4 |
王玉洁,郭海文;煤矿井下供电系统操作过电压的测辨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
5 |
车金如,车淑萍;煤体失稳的数值模拟研究[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
6 |
侯波,王文武;缠绕式提升系统动态分析[J];煤矿机械;2003年03期 |
7 |
赵轲,张晓东,武利生,阎庆绂,李元宗;定常管流中煤锭表面压力分布实验研究[J];山西煤炭;2003年04期 |
8 |
荆全忠,张健;GM(1,1)模型在煤炭需求预测中的应用[J];中国煤炭;2004年01期 |
9 |
张许良,彭苏萍,张子戌,袁崇孚;煤与瓦斯突出数学地质模型研究[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4年01期 |
10 |
蒋仲安;通风除尘中气固两相流动相似理论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1993年04期 |
11 |
王越之;各向异性地层应力的推算及深孔地层破裂压力的预测[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8年03期 |
12 |
施龙青,尹增德,刘永法;煤矿底板损伤突水模型[J];焦作工学院学报;1998年06期 |
13 |
刘莹;利用测井约束反演技术辨别气层与煤层[J];石油物探;1999年04期 |
14 |
曹树刚,鲜学福;煤岩的广义弹粘塑性模型分析[J];煤炭学报;2001年04期 |
15 |
闫旭骞,胡丽竹,王广成;矿区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研究[J];有色金属(矿山部分);2003年04期 |
16 |
武洪涛,张健雄;电容式含水率仪在高含水条件下的测量模型[J];石油仪器;1995年01期 |
17 |
李仲学,廖荣淮;地下煤矿采掘衔接计划系统的一种实现[J];中国矿业;1996年06期 |
18 |
刘文礼,路迈西,任守政,王振羽中,安贞,寇超军;煤泥浮选数学模型及其仿真器的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
19 |
刘新喜,赵云胜;用灰色建模法预测矿井瓦斯涌出量[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0年04期 |
20 |
牛冲槐,晁坤,闵远光;山西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系统结构模型[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