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孙文涛,张致贵;双钼配合物氧化还原特性的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87年09期 |
2 |
张恒彬,姜月顺,孙春亭,姜燕,黄启军,李铁津;四钼簇合物的氧化还原特性[J];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89年04期 |
3 |
符若文,曾汉民;活性碳纤维氧化还原特性与物理吸附性能关系的研究[J];水处理技术;1990年03期 |
4 |
张恒彬,吴通好,阎晓斌,冷玉春,李树家;磷钼酸和磷钼钒酸及其盐的氧化还原特性[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0年10期 |
5 |
马玉兰,金国柱;银川平原土壤氧化还原特性的研究[J];土壤通报;1997年01期 |
6 |
范秀菊;;钛的氧化还原特性及其在植物生化过程中的作用[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2年05期 |
7 |
符若文,曾汉民,吴斌;活性碳纤维氧化还原特性的研究[J];水处理技术;1990年01期 |
8 |
П. А. 伏拉休克;З. М. 克利莫维茨卡娅;;不同的钾肥类型对于植物的氧化还原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植物生理学通讯;1955年05期 |
9 |
刘振富;锰的自由能——氧化态图及其应用[J];安康师专学报;1994年01期 |
10 |
王娟;熊又升;徐祥玉;袁家富;张志毅;;土壤温度和氧化还原特性对冷浸田CH_4排放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14年14期 |
11 |
沈致隆,孙宇梅,吴爱萍,何明威;VO-TPP,VO-TCIPP和VO-TpyPP氧化还原特性的循环伏安法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
12 |
黄楚宝,郭纯孝,张致贵,徐丽娟;Mo-Fe-S三元包合物氧化还原特性的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85年07期 |
13 |
任灏;;硝酸氧化法测定钒[J];理化检验通讯(化学分册);1974年03期 |
14 |
米常焕,夏熙,张校刚;酸性介质中Mn(Ⅲ)/Mn(Ⅱ)在铂电极上的氧化还原特性[J];应用化学;2003年02期 |
15 |
;产品开发[J];广州化工;2014年07期 |
16 |
王刚;可见单色光与细胞的相互作用机制[J];光机电信息;1998年07期 |
17 |
;新型柔性智能变色电池有望实现[J];中国粉体工业;2019年03期 |
18 |
谢春雪;周奇;张应州;余刚;;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NO氧化还原特性实验研究[J];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4年03期 |
19 |
张恒彬,孙春亭,黄启军,张宏杰,梁天飞;几种配体对四钼簇合物氧化还原特性的影响[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1年03期 |
20 |
张洪波;Christopher L.Marshall;;原子层沉积技术:催化剂合成与修饰新工艺(英文)[J];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2019年09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