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菲并咪唑的深蓝发光聚合物
【摘要】: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s)具有超薄、重量轻、低功耗及可柔性显示等特点,在平板显示和固体照明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发光材料是OLED技术的核心。作为三基色之一的蓝光材料尤为关键。我们利用四苯基硅为主链,侧链接枝菲并咪唑,采用Suzuki偶联方法得到了两种聚合物PPIM-Si和PPIM-S。它们的重均分子量均为14000,并在常用的有机溶剂如四氢呋喃,氯仿,甲苯中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在四氢呋喃溶液中,PPIM-Si和PPIM-S表现出相似的吸收和发射光谱。从吸收光谱带边计算PPIM-Si和PPIM-S的禁带宽度分别为3.18eV和3.22eV。我们用溶液法制备了非掺杂旋涂器件,其中,PPIM-Si器件的最大流明效率和外量子效率分别为0.22cd/A和0.25%。发光光谱发射主峰位于424nm,半峰宽为66nm,CIE坐标为(0.17,0.09),为深蓝光发射。
|
|
|
|
1 |
顾梓培;;合成香料与调香文摘[J];香料香精化妆品;1988年02期 |
2 |
郑秋霞;梅树莲;周锡堂;;应用阿贝折射仪测定四氢呋喃溶液的组成[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
3 |
邱志新;任惠玲;;红色电致发光粉的研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年04期 |
4 |
凌启淡,范希智,b陈君,杨慕杰,刘旭,汪联辉,章文贡;一种含铽单体的合成及其电致发光研究[J];化学学报;2001年01期 |
5 |
袁金磊;几种电致发光聚合物材料的研究进展[J];广州化学;2005年02期 |
6 |
胡家骥;搪瓷电致发光屏的研制[J];玻璃与搪瓷;1982年01期 |
7 |
李芝芬;;Na~-离子不是新近合成的[J];化学通报;1983年03期 |
8 |
毛家骙;电致发光屏首次用于煤气行业[J];煤气与热力;1987年04期 |
9 |
张辉;巫松桢;谢恒堃;;碳化硅电致发光对绝缘材料电性能的影响[J];绝缘材料通讯;1989年02期 |
10 |
蔡生民,阚锦晴,田为付,穆绍林;铜电极表面的电致发光法现场测试[J];物理化学学报;1992年05期 |
11 |
严宏宾,罗雪梅,沈永嘉;聚合物电致发光[J];功能材料;1998年06期 |
12 |
孟凡宝,张宝砚;聚合物电致发光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J];化工新型材料;2000年11期 |
13 |
卞春雷;江国新;程延祥;谢志元;王利祥;;基于聚芳醚的双色白光聚合物的合成与光物理及电致发光性能[J];高分子学报;2012年03期 |
14 |
王海侨,曾繁涤,黄德修;电致发光共轭高聚物的合成[J];功能材料;1999年01期 |
15 |
张迎超,朱为宏,姚蓉,田禾;有机极化电致发光进展[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
16 |
陈栋;张学强;王晨光;王凯;叶开其;王悦;;吖啶衍生物的合成、表征、光致发光及电致发光性质研究[J];中国科学:化学;2013年04期 |
17 |
彭俊彪,刘志斌,李文连,虞家琪,钟国柱,刘星元,赵宇;金属电极对聚对苯乙炔电致发光过程的影响[J];发光学报;1997年02期 |
18 |
刘引烽;贺英;刘丽;陈炜;李煜光;邹婷;胡和丰;华家栋;桑文斌;孟中岩;陈捷;;电致发光聚合物/纳米半导体材料及其双功能器件[J];高分子通报;2006年05期 |
19 |
李春香;卜清明;孙培培;潘毅;;新型铱配合物的合成及电致发光性质研究[J];无机化学学报;2006年08期 |
20 |
牛巧利;;高功函数金属Al作阴极的高效率白光聚合物电致发光[J];广州化工;2011年1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