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薛齐姜磊  
【摘要】:二氧化铈作为一种稀土氧化物,铈元素有着特殊的外层电子排布结构,使其Ce3+和Ce4+价态可以自由转化并且稳定存在,因此,虽然金属氧化物具有导电性差的特点,但二氧化铈表现出优越的电子转移性能[1]。纳米金有着良好的生物、光学、电学活性,然而在电极表面纳米金会随放置时间增加发生聚集而影响其应用[2]。试验发现,通过电沉积纳米金在二氧化铈修饰电极表面,一方面可以避免纳米金在电极表面团聚发生,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二氧化铈修饰电极的导电性。近期,有研究表明纳米金具有良好的类似葡萄糖氧化酶作用[3],从而进一步构建出具有较宽线性检测范围、高灵敏度、高稳定性的葡萄糖无酶检测电化学传感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成国;姜维峰;赵斌;李士同;伦宁;温树林;;碳纳米管负载二氧化铈纳米粒子的研究[J];江苏陶瓷;2005年06期
2 于强强;刘玉良;何涛;索掌怀;;介孔二氧化铈材料的合成与表征[J];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2010年03期
3 姚锦麟;;从碳酸轻稀土提取二氧化铈[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4期
4 朱文庆;瞿芳;袁煜昆;陈浩军;李卓;;微乳辅助溶剂热法纳米二氧化铈的合成与表征[J];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2013年03期
5 张利群,柳景山;高频红外吸收法测定二氧化铈中的硫量[J];稀土;2001年06期
6 周淑君;范同祥;张荻;;植物自掺杂氮二氧化铈的制备及其氧缺陷成因[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9年09期
7 谭宁会;刘应亮;徐丽;;沉淀法制备介孔二氧化铈[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10年01期
8 潘湛昌,肖楚民,张环华,李秀珍,杨文霞,张小琴;液相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铈的方法比较[J];矿业研究与开发;2003年S1期
9 朱伟长,钱元英,许盘凤;二氧化铈纳米粒子的制备[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10 徐灿;曲晓刚;;稀土二氧化铈在生物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J];中国科学:化学;2014年04期
11 董相廷,洪广言;溶胶-凝胶法合成二氧化铈纳米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12 文瑾;田修营;杜勇;;淀粉辅助合成二氧化铈纳米晶及其光学性能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13年11期
13 张世超,崔怡红,赵连权;二氧化铈硫化反应动力学[J];化工冶金;1997年02期
14 潘湛昌,杨文霞,张环华,肖楚民;纳米二氧化铈的电化学制备与表征[J];化工新型材料;2004年10期
15 位忠斌;崔育倩;郭培志;顾毅;张国梁;赵修松;;二氧化铈八面体的水热合成与表征(英文)[J];无机化学学报;2011年07期
16 刘志平;胡社军;黄慧民;李昌明;;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铈的工艺研究[J];无机盐工业;2008年11期
17 塔娜;张密林;李娟;李华举;李勇;申文杰;;二氧化铈纳米球的合成(英文)[J];催化学报;2008年11期
18 任秀莲,魏琦峰;选择性氧化还原法制备二氧化铈[J];内蒙古师大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1993年02期
19 王清高;杨宗献;危书义;;水分子和二氧化铈(111)表面相互作用的DFT+U研究[J];物理化学学报;2009年12期
20 赵良仲;二氧化铈的XPS伴线研究[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198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郭明聪;杨永珍;任文芳;李莎;刘旭光;许并社;;二氧化铈/碳微球复合材料的制备[A];第七届全国催化剂制备科学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潘湛昌;肖楚民;张环华;李秀珍;杨文霞;张小琴;;液相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铈的方法比较[A];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郭志岩;杜芳林;崔作林;;梭形碱式碳酸铈和二氧化铈的合成及表征[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6)[C];2007年
4 张景才;郭今心;杨延钊;;铜掺杂介孔二氧化铈三维纳米结构的构筑[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3分会:纳米材料合成与组装[C];2014年
5 曾俐;于然波;邓金侠;陈骏;邢献然;;掺杂二氧化铈多孔微球对水溶液中Cr~(6+)去除作用[A];2010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专辑(上册)[C];2010年
6 刘冰;李腾;赵震;龚学庆;刘坚;段爱军;姜桂元;;二氧化铈担载钯催化剂对CO氧化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5分会:理论化学方法和应用[C];2014年
7 邓光明;何美娟;丁家文;汪蓉;;电位滴定法测量二氧化铈中的氯根含量[A];第十届全国稀土元素分析化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3年
8 林正雄;傅彦培;;以微波诱发燃烧法制备Ce_xZr_(1-x)O_2纳米粉末[A];中国颗粒学会2002年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洁;稀土二氧化铈用于机动车尾气CO氧化和NO_x还原的DFT+U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贵香;不同形貌纳米二氧化铈的合成及其催化的有机反应[D];江苏师范大学;2014年
2 袁赛赛;二氧化铈及其复合材料光催化性能的研究[D];扬州大学;2015年
3 周淑君;植物叶片分级结构氧化物以及生物氮掺杂二氧化铈的制备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4 吴冬强;基于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的二氧化铈性能活化机理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5 韩仲康;二氧化铈体系表面化学性质及其催化性能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2015年
6 解一超;爆轰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铈及其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7 赵宪成;铈基氧化物的制备及其催化氧化CO性能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3年
8 陈士柱;二氧化铈及掺铕四氟钇钠纳米颗粒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生物学效应研究[D];河北大学;2014年
9 李丽;稀土铈、镧纳米氧化物及其配合物的制备与表征[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杨文霞;CeO_2纳米粉体的电化学制备及其形成机理初探[D];广东工业大学;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