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亚甲基连接的二茂铁和噻唑或咪唑衍生物的合成与表征及其对Fe~(3+)的识别研究
【摘要】:离子识别研究对于生命过程探索,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等领域都有重要意义。二茂铁以其良好的热稳定性,电化学性质和易于修饰等优势成为一类重要的主体分子。目前比较成功的例子大多是二茂铁与杂环体系直接相连,如二茂铁与咪唑类~([1,2])、噻唑类~([3])、吡嗪类~([4])和三唑类~([5])等杂环共轭体系相连,可用于阴、阳离子和小分子的识别。然而,这些二茂铁杂环共轭体系主体分子的选择性较差,可以和多种离子同时作用,高选择性的主体分子依然缺乏。本文设计了几个二茂铁衍生物,其特点是二茂铁与杂环之间用亚甲基相连。以二茂铁为原料,经乙酰化、溴代反应生成单、双溴取代乙酰基二茂铁化合物2a和2b,再分别与不同的杂环类化合物反应生成相应的五种新化合物(3a,3b,3c,3d和3e),所有新化合物的结构都经~1HNMR ESI-MS和IR确认,并得到化合物3a的X-射线单晶结构(图2)。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做了五种新化合物对14种金属离子识别研究,发现这五种化合物只对Fe~(3+)离子具有离子识别性质(图1,图3),其中3a,3e具有最大的吸收光谱响应。
|
|
|
|
1 |
陈战国;严向阳;汤发有;张国防;王海;范晓辉;;综合实验“乙酰二茂铁的合成”中乙酰化方法的改进[J];教育教学论坛;2012年02期 |
2 |
尹荣鋆;二茂铁对石油烃的消烟作用与新合成法[J];兰州大学学报;1980年04期 |
3 |
蒋淑艳,孙英;二茂铁及其衍生物在分析中的应用Ⅲ——二茂铁阳离子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食品中微量铁[J];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1989年02期 |
4 |
孙力强,郭志刚,尹荣(均金);二茂铁的新用途——还原醌类制对-氢醌[J];化学世界;1989年11期 |
5 |
李明,白银娟,路军,马怀让;N-芳基二茂铁磺酰胺的合成及表征[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6期 |
6 |
李保国,范瑞兰,边占喜,李树臣;二茂铁甲酰基1,1'-二烷基二茂铁的合成与性质[J];应用化学;2000年01期 |
7 |
张首才;亚苄基乙酰二茂铁的合成[J];松辽学刊(自然科学版);2000年02期 |
8 |
俞善信,唐艳春;聚苯乙烯吡啶树脂催化合成二茂铁[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
9 |
尹建军;二茂铁的电化学制备法研究[J];甘肃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
10 |
邬冰,高颖,陆天虹;电解合成二茂铁的紫外—可见光谱研究[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1年03期 |
11 |
高乌恩,杨丽敏,杨树平,吴冬梅,嘎鲁,敖雷,苏秀英;二茂铁亚胺酯的抑菌活性研究Ⅰ——1-[1-(2-羟基苯基)乙基]-二茂铁及其酯的合成、表征与抑菌活性[J];化学试剂;2002年05期 |
12 |
戴惠,林昆华,李明星,宋毛平,杜晨霞;氨基化合物与乙酰二茂铁环汞的反应[J];合成化学;2005年03期 |
13 |
周铭,王强,王岩,王艳,赵国升;单桥二茂铁番化合物的研究进展[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
14 |
刘玉婷;尹大伟;吕博;;N-二茂铁甲基丁胺的合成[J];合成化学;2006年02期 |
15 |
于阿娟;韦堃;吴养洁;;环钯化二茂铁亚胺-膦配合物的电喷雾离子阱质谱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7年05期 |
16 |
史桂滨;曾润生;;二茂铁取代非对称硫脲的合成[J];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
17 |
弓巧娟;;特殊的二茂铁与碳纳米管[J];运城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
18 |
乔庆东;李琪;孙悦;;二茂铁的电合成[J];化工科技;2007年02期 |
19 |
尹汉东;权莉;董磊;;三苯基锑二茂铁乙酮肟配合物的合成及晶体结构(英文)[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
20 |
彭立新;王金银;;二茂铁-肽衍生物Boc-NH-Fca-Gly-Gly-Tyr-Arg-OMe的合成[J];精细化工中间体;2008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