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荧光探针的构建及传感研究
【摘要】:主要汇报了本课题组近五年的科研工作,包括:(1)针对生物硫醇,提出硝基烯烃作为d-PET接受体、氢键抑制C=N及C=C键异构化、静电作用抑制的重排-环化荧光调控机理,构建了系列荧光探针,实现了生物硫醇的选择性传感;开发了"氯代香豆素-半花菁"、"4-甲氧基苯硫酚取代的吡啰红"及"苯硫酚取代的顺丁烯酸酐"探针平台,从不同的荧光发射通道实现了生物硫醇彼此间的选择性传感。(2)针对生物信使分子H_2S,利用其亲核性、双亲核性及还原性特点,开发了香豆素-花色素、2-碘甲基苯甲酸荧光素酯、2-(2-叠氮苯基)苯并噻唑三个荧光探针,分别解决了常规H_2S荧光探针响应速度慢、探针负载大及检测限高的问题。(3)针对生物信使分子NO,为避免其它生物分子(如AA,DHA,MGO)的干扰,开发了"2-胺基-3'-二甲胺基二联苯"NO键合基团,提出直接将邻苯二胺的一个胺基与荧光团连接的方法,由此构建的荧光探针能选择性地传感NO。(4)针对生物气体SO_2衍生物HSO_3~-,利用其诱导的Michael加成反应,构建了新型荧光探针,实现了对HSO_3~-的比率荧光传感。(5)针对剧毒CN~-离子,开发了氢键活化的亚胺键合基团,提出氰-铜配位抑制铜离子对荧光团的猝灭原理,构建了系列荧光探针,实现了对CN~-的选择性传感。(6)合成了系列苯甲酸功能化的近红外荧光染料,为荧光探针的构建提供了平台;提出S_0-S_2高能激发提高近红外Bodipy染料荧光强度的方法,增强了该类荧光探针的检测灵敏度。
|
|
|
|
1 |
王富强;李亚明;刘珺;于海波;;含均二苯乙烯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其对金属离子的识别研究[J];化学学报;2008年01期 |
2 |
黎俊波;李楠楠;余响林;王俊;曾艳;;高选择性铁离子荧光探针的合成及性质研究[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
3 |
史慧芳;赵强;安众福;许文娟;刘淑娟;黄维;;基于小分子的汞离子荧光探针[J];化学进展;2010年09期 |
4 |
任翔;任跃红;薛华;董金龙;;小分子荧光探针的光谱[J];光谱实验室;2011年03期 |
5 |
李连庆;孟丽萍;;基于有机小分子的银离子荧光探针研究进展[J];广州化工;2013年12期 |
6 |
汤立军;赵国有;王楠楠;;一种基于咔唑的荧光探针对铜(Ⅱ)离子的荧光增强识别(英文)[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3年07期 |
7 |
王作辉;王淑敏;;锌离子荧光探针研究进展[J];广州化工;2013年22期 |
8 |
陈国锋;张立艳;李弘扬;;香豆素酰胺荧光探针的合成及金属离子识别性能研究[J];广州化工;2013年22期 |
9 |
曹秋娥;徐其亨;;有机荧光探针试剂的进展[J];化学试剂;1993年05期 |
10 |
姜永才,汪鹏飞,吴世康;油溶性荧光探针在水相体系中对金属离子的检测[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8年09期 |
11 |
杨文佳;葛良全;罗斌;罗恩剑;王仕木;谷懿;;微束微区X荧光探针分析仪的矿物定量分析[J];光谱实验室;2013年06期 |
12 |
高敏;于法标;陈令新;;检测硫化氢分子的荧光探针[J];化学进展;2014年06期 |
13 |
杨志广;王全忠;田丰收;;含硒、碲有机荧光探针研究进展[J];化学试剂;2014年06期 |
14 |
凌连生,何治柯,曾云鹗;脱氧核糖核酸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J];分析化学;2001年06期 |
15 |
任国兰,柴宜民,卫洪青,任荣芳,刘二保;量子点荧光探针的合成[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
16 |
党亚敏,郭祥群,赵一兵;自旋标记荧光探针表征生物活性分子的自由基损伤[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4年07期 |
17 |
杨丙成,关亚风,谭峰;超痕量分析中的激光诱导荧光检测[J];化学进展;2004年06期 |
18 |
陈蓁蓁;张宁;张文申;唐波;;蛋白质分子荧光探针研究及其应用新进展[J];分析化学;2006年09期 |
19 |
王锦慧;骆健俊;张璐;杨培慧;;金纳米棒荧光探针应用于多酚化合物检测新方法[J];分析测试学报;2012年09期 |
20 |
王正芳;孙娟;张伟红;王栩;唐波;;二氟硼类荧光探针研究及其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新进展[J];分析科学学报;2012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