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杨松杰,田禾;多发色团染料分子内能量传递研究进展[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
2 |
孙书娟;刘杰;;聚乙炔激子单线态和三线态的稳态性质与零磁场判据[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06年04期 |
3 |
吴秋华;王传红;宋溪明;吴抒遥;张国林;;新型三线态喹喔啉铱(Ⅲ)配合物的微波合成及其光致发光[J];化学试剂;2011年02期 |
4 |
W.Lüttke;B.Liphardt;H.Gerhardt;U.Brackmann;S.Waldeck;R.Scheuer;胡琴;;双萤光发色团的激光染料[J];染料与染色;1980年03期 |
5 |
袁立华,姚思德,庄志豪,林念芸;对-叔丁基杯[4]芳烃在环己烷中的激光光解研究[J];化学研究与应用;1998年03期 |
6 |
吴秋华;王传红;宋溪明;吴抒遥;姜玉春;张国林;;微波辐射法合成喹喔啉铱(Ⅲ)配合物及其发光性质[J];应用化学;2009年07期 |
7 |
吴国生,黄福星,蒋龙祥,顾惠娟;螺吡喃激发态的反应活性[J];感光科学与光化学;1984年03期 |
8 |
赵强;李富友;黄春辉;;基于磷光发射的有机电致白光器件的研究进展[J];化学进展;2006年05期 |
9 |
阚士董,马於光;“光子-买一赠三”—简评有机三线态电致发光材料与器件进展[J];材料导报;2001年01期 |
10 |
王乃兴,李纪生;单线态和三线态[J];化学工程师;1995年04期 |
11 |
;利用三线态激发合成含客体富勒烯[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4期 |
12 |
杨俊林,徐广智;三线态形成的量子产率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1997年01期 |
13 |
;新颖的研究分子内远程电子转移和三线态能量转移过程的体系和方法[J];化学进展;1998年01期 |
14 |
刘琦;利用三线态激发合成含客体富勒烯[J];大学化学;1995年03期 |
15 |
甄红宇,杨伟,朱卫国,曹镛;利用三线态激子提高有机/高分子发光器件的量子效率[J];化学进展;2004年01期 |
16 |
黄骏廉,于同隐;二苯甲酮敏化的3,4-聚异戊二烯光交联反应的能量传递机理[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2期 |
17 |
冯文,袁立华,庄志豪,黄光琳,姚思德,林念芸;对-甲基杯[4]芳烃激光光解的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
18 |
陈峥;崔成哲;刘耀明;李丽;V.B.索夫科夫;V.S.依万诺夫;;脉冲激光微扰增强双共振光谱对钠分子4~3∑_g~+态的新实验观测(英文)[J];化学物理学报(英文版);2006年01期 |
19 |
柳利;陈祖兴;柳士忠;黄维扬;;9,9-二(十六烷基)芴基二聚炔铂、金和汞配合物的合成与性质[J];化学学报;2006年09期 |
20 |
曾和平,杨艳丽,陈京才,霍延平;C_(60)富勒烯-哌啶硫代荒酸酯稠合体的合成与三线态特征[J];化学学报;2004年18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