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DNA中鸟嘌呤形成“堤坝”助细胞长寿[J];广西科学;2010年01期 |
2 |
荘大奎,刘亚淑,瞿永华,吴一迁;低浓度O~6甲基鸟嘌呤荧光检测的研究[J];光学学报;1988年08期 |
3 |
马文建,曹恩华,张健,秦静芬;Phen-Cu-Vc-H_2O_2体系中DNA化学发光的碱基特异性[J];生物物理学报;1997年02期 |
4 |
宋元宗,庄海旗,张海涛,祝其锋,莫丽儿;Fe~(2+)存在时H_2O_2对鸟嘌呤的氧化作用[J];广东医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
5 |
宋钦华,李全新,徐业平,戴静华,俞书勤,陈从香,马兴孝,林维真,姚思德;激光引发DNA及多聚核苷酸与SO_4~-作用的闪光光谱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1999年04期 |
6 |
李伟,梁建生,李幼荣,邱关明,潘宁;稀土元素对生物体DNA剂量效应[J];生物技术;2002年03期 |
7 |
卓琳;DNA与小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5期 |
8 |
许以明,张志义;原卟啉(PP)和血卟啉(HP)对DNA空间结构微观光敏损伤的特征[J];科学通报;1995年06期 |
9 |
陆长元,韩镇辉,姚思德,林念芸;黄素类光核酸酶对DNA定位损伤的直接检测[J];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2001年01期 |
10 |
张玲帆;左少华;赵艳会;滕渊洁;袁慧慧;蓝闽波;;电化学预处理碳糊电极直接检测腺嘌呤(A)和单链DNA的含量[J];现代仪器;2008年01期 |
11 |
陈益山;余仕问;杨思娅;;DNA甲基化-非甲基化碱基间堆积作用的理论研究[J];化学学报;2010年08期 |
12 |
周殿凤;柯惟中;衡航;籍康;;H_2O_2对DNA影响的拉曼光谱分析[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2006年03期 |
13 |
高锦章;张晓莉;任杰;刘艳君;李铭;;鸟嘌呤对B-Z振荡体系扰动的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
14 |
严庆丰,钱凯先,李文铸;C_(60)对DNA光动力学作用的FT-Raman光谱研究[J];中国激光;1998年07期 |
15 |
曹槐,刘世熙,谢小光;DNAB→Z构象转换的扭转角变化特征[J];结构化学;1999年06期 |
16 |
张崇起,胡凤霞,李勤;用Nd:YAG1064nm激发的FT-SERS技术研究鸟嘌呤分子[J];光散射学报;1995年Z1期 |
17 |
张建生,孙传东,卢笛,陈良益,苟增光;核酸碱基的表面增强喇曼散射效应研究[J];光子学报;1999年09期 |
18 |
刘美林,李保新,许春丽,章竹君;荧光光度法测定鸟嘌呤[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3年05期 |
19 |
徐维并
,佟柏龄;烷化核酸碱基结构的特征研究[J];现代仪器;2002年06期 |
20 |
王海燕;康龙华;鲁小俊;胡效亚;;铁氰化钴-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测定鸟嘌呤[J];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