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转移法制备Cu纳米粒子及其表征
【摘要】:铜纳米颗粒因其特异的物理化学性质而被广泛应用于催化、导电涂料、电极材料、磁流体、润滑[等领域。采用传统方法得到的Cu纳米粒子尺寸较大,较易氧化,而且大多数操作需要在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因此,稳定的Cu纳米粒子的简单合成方法是纳米金属粒子研究中具有挑战性的课题之一。相转移法是制备纳米金属粒子的一种常方法,但是其研究大多数集中在贵金属如Au,Ag,Pt,Pd等上,对于Cu的研究相对较少。论文分别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十二烷基胺(DDA)为稳定剂,在水相中合成金属粒子,然后加入甲苯,使其转移到有机相中。紫外吸收峰表明,两种方法均可以制备得到Cu纳米粒子,且粒度分布比较均匀,但是CTAB为稳定剂制备的Cu纳米粒子的稳定性远远高于DDA稳定的Cu纳米粒子,后者由于很快发生氧化作用而变为黑色。
【相似文献】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