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季倩倩;郭培志;赵修松;;壳聚糖制备多孔炭及其在电化学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英文)[J];物理化学学报;2010年05期 |
2 |
陈永华
,马福泰
,楼辉;REMeO_3氧化物半导体的CO气敏特性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1987年02期 |
3 |
刘锋,李思慧;一氧化碳中微量CO_2的热导色谱分析[J];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1996年02期 |
4 |
汪健,张寒洁,颜朝军,李海洋,鲍世宁,徐亚伯,刘凤琴,奎热西,钱海杰;用同步辐射光研究CO在Cs/ Ru(100)表面的吸附[J];化学物理学报;2000年02期 |
5 |
刘晶华,于春波,王玉江,邢巍,陆天虹,周永清;CO在铂修饰的氧化钛电极上电催化氧化行为的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3年12期 |
6 |
曹晓燕,张文虎,袁华堂,张万林,林荫浓,周作祥,张允什;Co对NiO_xH_y薄膜电致变色性能的影响(英文)[J];电化学;1999年01期 |
7 |
陈人杰;张海琴;吴锋;徐斌;李丽;陈实;;LiTFSI/2-噁唑烷酮电解液与不同微结构碳材料的电化学兼容性[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1年04期 |
8 |
王银叶,马智,刘建明,秦永宁;吡啶、CO和SO_2在Al_2O_3/SiO_2混合氧化物复合纳米晶上的TPD[J];应用化学;2000年04期 |
9 |
何春建,薛宽宏,陈巧玲,沈伟,陶菲菲,邵颖;多壁碳纳米管阵列电极的循环伏安行为[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3年05期 |
10 |
刘代伦,谢琼,陆军;用转化装置间接测定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3年06期 |
11 |
杨玉娟;黄成德;;低维纳米MnO_2的制备及其在化学电源中的应用[J];化工进展;2006年04期 |
12 |
杨贞胜;孔令斌;邓莉;罗永春;康龙;;介孔碳基钴镍氧化物的电化学电容性能[J];电化学;2011年02期 |
13 |
曹晓燕,王一菁,王彩云,袁华堂,周作样,张允什,王利杰;Cd对氢氧化镍电极性能影响的研究[J];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4期 |
14 |
何凤荣,王宇,刘冠昆,沙励嫦;二甲基亚砜中Dy和Co的电化学行为[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6期 |
15 |
王红森;Pt-Mo电极上CO、甲醛和甲醇的电催化氧化——微分电化学质谱研究[J];化学学报;2002年04期 |
16 |
文岳中,姜玄珍,刘维屏;等离子法转化CO_2为CO研究进展[J];燃料化学学报;2002年04期 |
17 |
常照荣;刘院英;汤宏伟;李云平;;湿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锰及其电化学性能的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
18 |
汤念;田熙科;杨超;皮振邦;;可控合成纳米MnO_2及电化学性能研究[J];中国锰业;2009年02期 |
19 |
王玉芹;丁益民;张慧;曹志源;饶薇薇;童玮琦;;一个研究型综合化学实验的设计[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年05期 |
20 |
吴雯;侯孟炎;周丹丹;夏永姚;;KOH和K_3[Fe(CN)_6]混合液中颗粒孔径对NiO电极电容器性能的影响[J];电化学;2011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