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烯醇/羧基化氧化石墨烯-谷氨酸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高分子材料科学和医药学的不断发展与相互渗透,大大促进了高分子材料与各种医药的相结合。羧基化氧化石墨烯-谷氨酸(GeneO-Glu)纳米复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够促进伤口愈合并能减少炎症的发生。聚乙烯醇(PVA)含有大量羟基,因其可溶胀、易降解的物理特性和可交联的化学特性,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是用途极为广泛的生物医用材料,但在结构和性能,包括力学性能、生物学性能、控缓释性能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尚不能完全满足医用敷料的应用标准。本工作将GeneO-Glu纳米复合物对PVA进行改性,合成了具有优良生物相容性和力学性能的新型药用材料。X-射线衍射(XRD)分析测试结果(图1)表明共混膜中两种分子间形成化学键,这种分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破坏了PVA原有的晶体结构,使得PVA/GeneO-Glu复合材料的结晶度大幅度下降,形成了无定型聚合物,GeneO-Glu能在PVA基体中呈剥离态均匀分散,这为纳米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提高提供了基础。力学性能分析测试结果(图2)表明GeneO-COOH、GeneO-Glu的加入,增强了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当GeneO-COOH含量为2×10~(-4)时,拉伸强度达51.2MPa,断裂伸长率达692.3%,比PVA空白分别提高了136.7%、44.6%;GeneO-Glu含量为2×10~(-4)时,拉伸强度达49.7MPa,断裂伸长率达674.4%,比PVA空白分别提高了130.0%、40.9%;这是由于当GeneO经过羧基化改性后,GeneO上的羧基可以与PVA上的羟基反应形成氢键或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形成酯键,导致交联密度提高,增加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而GeneO和Glu配位后,活性位点减少,体系交联密度有所下降,所以PVA/GeneO-Glu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比PVA/GeneO-COOH复合材料拉伸强度略微下降。热重(TGA)分析测试结果(图3)表明从240~380℃内PVA,PVA/GeneO-COOH和PVA/GeneO-Glu中极性基团开始分解,其失重分别为61%,59%,56%,与PVA相比,由于GeneO-COOH、GeneO-Glu和PVA分子链之间有较强的相互作用,热稳定性提高,使PVA/GeneO-COOH、PVA/GeneO-Glu在这阶段的失重有所减小。由图4可以看出,改性PVA共混膜只存在一个玻璃化转变温度,表明共混膜中GeneO-COOH、GeneO-Glu与PVA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容性。DSC测试表明GeneO-Glu的加入使PVA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向低温方向移动(91.1℃),比PVA的Tg(108.2℃)下降了17.1℃,这是体系的交联密度下降所致,与力学性能结果一致。
|
|
|
|
1 |
黄萍珍;莫羡忠;甘春芳;;PMB/GO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阻燃性能[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9年12期 |
2 |
周俊文;马文石;;石墨烯及其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10年03期 |
3 |
郑瑞刚;林起浪;郭单余;田鹏辉;;BMI树脂/氧化石墨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表征[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1年05期 |
4 |
杨建国,牛文新,李建设,吴承佩,丁延伟;聚苯乙烯/氧化石墨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5年05期 |
5 |
王斌;马祥梅;;聚苯乙烯/氧化石墨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J];安徽化工;2006年06期 |
6 |
杜续生,肖敏,孟跃中,Hay A S;新方法合成聚芳双硫醚/石墨导电纳米复合材料(英文)[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S1期 |
7 |
韩永芹;丁兵;张校刚;;氧化石墨/聚吡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质[J];科学通报;2011年23期 |
8 |
肖敏,杜续生,孟跃中,张世震;新方法合成导电聚芳双硫醚/石墨剥离纳米复合材料(英文)[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S1期 |
9 |
傅玲;刘洪波;吴旭梅;邹艳红;吴婧;沈国励;李波;;添加剂对聚吡咯/氧化石墨纳米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6年03期 |
10 |
黄萍珍;莫羡忠;;聚合物/氧化石墨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J];化工技术与开发;2006年09期 |
11 |
胡源,张蕤,徐加艳,宋磊,范维澄;聚丙烯酰胺/氧化石墨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J];材料科学与工艺;2003年04期 |
12 |
徐加艳,胡源,宋磊,王清安,范维澄,陈祖耀;聚丙烯酰胺/氧化石墨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表征[J];火灾科学;2001年02期 |
13 |
杨晓晶,汤卫平,大井健太;氧化石墨/水钠锰矿型锰氧化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新合成法及其电化学性质(英文)[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
14 |
赵茜;邱东方;王晓燕;刘天西;;壳聚糖/氧化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形态和力学性能研究[J];化学学报;2011年10期 |
15 |
陈小刚;贺蕴秋;张琼;李林江;胡栋虎;;ZnO/RGO复合材料的结构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J];无机化学学报;2009年11期 |
16 |
古玲;赵建国;孙占国;李江;郭永;;氧化石墨烯的制备及其负载抗感染药物的研究[J];纳米科技;2011年02期 |
17 |
;美科学家设计出简便快速的纳米电线制造方法 只需加热即可将氧化石墨烯转为导电物质[J];光机电信息;2010年06期 |
18 |
邹艳红;刘洪波;傅玲;李波;陈宗璋;;热解温度对氧化石墨的结构与导电性能的影响[J];硅酸盐学报;2006年03期 |
19 |
傅玲,邹艳红,刘洪波,何月德;氧化石墨及其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J];炭素技术;2005年02期 |
20 |
夏娟;唐定兴;;氧化石墨片层中含氧官能团的探讨[J];安徽工程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