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磷环境和食物浓度下五价砷在大型蚤体内的生物累积动力学
【摘要】:正砷在地壳中的含量微乎其微,但由于岩石侵蚀,生物转运,火山喷发等诸多活动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WHO标准规定在人类饮用水中砷的浓度上限为10μg/L,但在南美和东亚许多地区,河流和湖泊中的砷浓度远远超过这个标准,砷污染成为人们关心的议题。除了从溶解的水相吸收,食物相对砷的生物富集是另一个重要途径,有研究发现对于海洋生物,砷的食物相吸收是生物吸收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淡水中,也需对两相
|
|
|
|
1 |
刘文菊;胡莹;毕淑芹;李玉敏;朱永官;刘向辉;;苗期水稻吸收和转运砷的基因型差异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6年06期 |
2 |
孟昭宇,林洪,王爱青;三价砷和五价砷对鱼类乙酰胆碱脂酶的体外抑制比较[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
3 |
杜文虎,刘立;非色散原子荧光光谱法的应用研究——Ⅱ、氢化法测定砷[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3年01期 |
4 |
杨胜科,王文科,张威,李翔,宫宏亮;水体系中高砷去除方法探讨[J];西北地质;1999年04期 |
5 |
;环境生物学[J];环境科学文摘;1995年03期 |
6 |
;为大地疗伤的转殖基因植物[J];蔬菜;2002年12期 |
7 |
柳姗;吃的学问[J];防灾博览;2005年05期 |
8 |
邱新发;;砷与人体健康[J];生命的化学;1988年01期 |
9 |
蒋婉茹,杨居荣,许嘉琳,王素芬;重金属对植物离体组织和细胞生长分化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1991年05期 |
10 |
韩子夜;蔡五田;张福存;;国外高砷地下水研究现状及对我国高砷地下水调查工作的建议[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7年03期 |
11 |
杨莉丽,高丽荣,张德强;树脂分离-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中草药中不同形态的砷[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4年04期 |
12 |
杨玉萍;;铅冶炼系统污酸水处理工艺的改造[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
13 |
云秀英
,杨胜科;氢化物—无色散原子荧光法测定地球化学样品中微量砷[J];矿产与地质;1985年02期 |
14 |
杜秀芳;杜玉民;刘伟娜;;化学实验室有毒无机废液的处理[J];实验室科学;2007年02期 |
15 |
孙兰金;土壤砷测定方法及注意事项[J];现代化农业;1999年03期 |
16 |
;[J];;年期 |
17 |
;[J];;年期 |
18 |
;[J];;年期 |
19 |
;[J];;年期 |
20 |
;[J];;年期 |
|
|
|
|
|
1 |
牛红云;王杰明;史亚利;蔡亚岐;魏复盛;;钛酸纳米管对水体中砷的去除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环境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
2 |
卞战强;田向红;李述刚;毛月英;张娟;;水样中砷形态保存方法的研究[A];2008农村改水改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