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文雨;丁万见;刘若庄;;噻吩光解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J];化学学报;2008年05期 |
2 |
张李东,谢代前;碳酸脱氢酶催化中质子转移机理的密度泛函理论[J];科学通报;2005年18期 |
3 |
韩香云,王遵尧,王连生
,杨春生,俞斌;F_2+2HI=2HF+I_2反应机理的研究[J];物理化学学报;2004年11期 |
4 |
张爱华;杨宝华;;胞嘧啶水化去氨基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
5 |
陈泽琴;;胸腺嘧啶二醇脱氧核苷单分子糖苷键断裂的理论研究[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
6 |
邓嘉莉,廖显威,范志金;苯并噻二唑醇解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5年05期 |
7 |
迟绍明;陈蓉;;BrONO_2与O(~3P)气相反应微观机理的理论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
8 |
李西平,陈秀敏,刘有德;[Rh(DIPHOS)(MAC)]~+结构优化的量子化学方法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
9 |
孙成科,赵红梅,刘鲲,李宗和;(CH_3)_3C+NO_2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4年11期 |
10 |
王俊敏,曾艳丽,郑世钧,孟令鹏;O原子与HNCO反应机理的量子化学及电子密度拓扑研究[J];化学学报;2004年20期 |
11 |
潘亚茹,傅强,陈丽莉,牛效迪,马继承,潘秀梅;C_3H~+与N反应的理论研究[J];分子科学学报;2005年01期 |
12 |
程学礼;三元杂环化合物的量子化学研究[J];泰山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
13 |
李文佐,黄明宝;氟代苯阳离子的理论研究[J];化学学报;2004年09期 |
14 |
李晓波,陈明旦,党丽,梁晖,张乾二;C_nP_2~+(n=1~7)团簇结构与能量的密度泛函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S1期 |
15 |
段红霞;李前树;;金属富氮化合物N_3MN_3(M=Be,Mg,Ca)的量子化学研究[J];分子科学学报;2005年06期 |
16 |
李春森,曹泽星,吴玮,林梦海,张乾二;Pd_n(n=2~13)团簇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5年01期 |
17 |
唐明生,廖荣宝,仝艳,朱艳艳,袁金伟;HNCO与NH_3,H_2O和HF反应机理的理论化学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
18 |
丁秀丽;吴剑鸣;徐昕;;一些密度泛函方法预测电子亲和势[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8年02期 |
19 |
胡珍珠,胡宗球;环己烷a、e键位取代衍生物稳定性的理论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
20 |
黄辉;李权;;B_2N_2分子结构与性质的理论研究[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6年0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