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BV/PPC反应共混体系中接枝物的热性能与形态结构
【摘要】:正采用熔融反应接枝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接枝到(β-羟基丁酸酯-β-羟基戊酸酯)共聚物(PHBV)链上,制备了PHBV-GMA,将封端后的聚碳酸亚丙酯(PPC)与之反应性共混,得到PHBV-GMA/聚碳酸亚丙酯(PPC)共混物。索氏抽提器中提取得到两种接枝产物PHBV-g-GMA和PHBV-g-PPC。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分析热性能发现,两接枝共聚物结晶温度与纯PHBV相比均有所提高。冷结晶峰减弱,熔融温度升高,说明接枝到PHBV
|
|
|
|
1 |
余爱芳,何树杰,杨淑英,陈立班;聚碳酸亚丙酯中环状碳酸酯的IR法测定[J];分析测试学报;2000年02期 |
2 |
杜隆超,孟跃中,王拴紧,张世震;由二氧化碳和环氧丙烷生成的聚碳酸亚丙酯的合成与降解行为(英文)[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S1期 |
3 |
陈立班,方兴高;CO_2-环氧化物-甲苯的汽液平衡及CO_2在体系中的分配[J];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1994年02期 |
4 |
李静,刘景江;聚碳酸亚丙酯对聚(β-羟基丁酸酯-β-羟基戊酸酯)结晶行为的影响[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4年06期 |
5 |
李静;;生物降解PHBV/PPC反应共混物中接枝产物的研究[J];天津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
6 |
王东山,余爱芳,何树杰,杨淑英,陈立班;脂肪族聚碳酸酯型聚氨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互穿网络聚合物的研究[J];广州化学;1998年03期 |
7 |
李志君,谢续明,郭宝华;PA6/HIPS/PP-g-(GMA-co-St)反应共混体系的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4年10期 |
8 |
邰向阳,谢续明;聚丙烯共混物反应挤出过程中的降解抑制[J];功能高分子学报;1998年02期 |
9 |
赖明芳,李静,杨钧,王晋峰,刘景江;马来酸酐封端聚碳酸亚丙酯的大分子偶联反应[J];高分子学报;2003年06期 |
10 |
张光军;蒙昊;陈有业;汪英杰;王红霞;;温度和封端剂马来酸酐对聚碳酸亚丙酯黏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J];中国塑料;2010年05期 |
11 |
王金涛;;己二酸锌的制备及其对二氧化碳和环氧丙烷共聚反应的催化活性(英文)[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S2期 |
12 |
刘焱龙;柯卓;尹立刚;石强;殷敬华;;双路易斯酸催化原位增容乙烯辛烯共聚物/聚苯乙烯的共混物[J];应用化学;2009年10期 |
13 |
周伟;俞炜;周持兴;;相形态对聚合物反应共混过程的影响[J];高分子学报;2010年06期 |
14 |
吴维康;王佳力;刘素琴;黄可龙;刘艳飞;;聚碳酸亚丙酯马来酸酐的热分解动力学(英文)[J];物理化学学报;2010年11期 |
15 |
陈立班,倪尔葭,杨淑英,彭汉,黄晓兰,方兴高;从GPC和特性粘数计算高聚物各种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新方法[J];分析测试学报;1995年03期 |
16 |
陈立班,倪尔葭,杨淑英,彭汉,黄晓兰;高聚物各种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绝对测定——GPC和特性粘数法[J];化学分析计量;1995年01期 |
17 |
王东山,陈立班;FTIR研究聚碳酸亚丙酯型聚氨酯反应动力学[J];化学通报;1998年12期 |
18 |
吴唯,徐种德,周达飞;反应性聚丙烯/三元乙丙橡胶共混物的流变性能研究[J];现代化工;2000年07期 |
19 |
宋鹏飞;肖敏;王拴紧;杜风光;孟跃中;;二氧化碳/环氧丙烷/邻苯二甲酸酐三元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能[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9年08期 |
20 |
谢续明,邰向阳;聚丙烯共混物一步法反应共混增容的研究[J];高分子学报;1999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