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保柱;王筱梅;蒋宛莉;王正平;杨平;胡大伟;闫永莉;钱世雄;;卟啉多枝分子合成与分子内能量转移、双光子吸收性能研究[J];化学学报;2007年10期 |
2 |
黄锦汪,谭俏,覃夏,计亮年;苯环上取代基的性质对双卟啉分子内能量转移的影响[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2年01期 |
3 |
钱国栋,王民权,吕少哲,黄世华;Eu(TTA)_3·2H_2O的分子内能量转移机制及其中心离子Eu(Ⅲ)的发光动力学研究[J];化学物理学报;1998年04期 |
4 |
高义德,冉琴,刘云珍,陈旸,陈从香;N_2,NO,N_2O,NH_3及胺类分子对电子激发态CCl_2(~1B_1)自由基猝灭的动力学[J];自然科学进展;2002年04期 |
5 |
韩允雨;周瑞龄;杨玉国;孔庆成;张宪臣;;光伏电池性能与叶绿素a纯度的关系[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3期 |
6 |
李骥;;导电聚噻吩的应用[J];硅谷;2009年04期 |
7 |
刘海洋,黄锦汪,雷衡毅,曾春莲,计亮年,陈瑞耘;尾式金属卟啉配合物的研究Ⅸ.苯丙氨酸基尾式卟啉及其锌配合物的合成和荧光性质[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1999年02期 |
8 |
谭明亮,朱正和;Pb的类Fe、Co、Ni、Cu、Zn离子(Pb~(52+)-Pb~(56+))能级和跃迁的相对论计算[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1997年02期 |
9 |
杨国波,周印华,田文晶,周新,潘清江,任爱民;噻吩低聚物能级结构的量子化学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4年06期 |
10 |
顾盾寅;黄美荣;李新贵;;二维多环全苯芳烃的合成、性能及应用[J];化学进展;2010年12期 |
11 |
郭蒙;杨景和;;叶酸的能量转移荧光测定法及其应用[J];应用化学;2011年01期 |
12 |
郝玉英;高志翔;王华;周禾丰;马国章;刘旭光;许并社;;水杨醛缩苯胺锌及其薄膜的谱学性能[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6年03期 |
13 |
李运超;温婧;刘进进;姜峰;李永舫;;半导体纳晶能级结构与电子性质的电化学研究[J];化学进展;2011年11期 |
14 |
边江鱼;徐莉英;;铕(Ⅲ)-培氟沙星-EDTA络合物的荧光特性及其应用[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07年07期 |
15 |
霍延平;曾和平;张焜;方岩雄;刘军辉;毛艳丽;;C_(60)-蒽吡咯烷的合成及非线性光学性质的研究[J];分析测试学报;2008年06期 |
16 |
霍延平;曾和平;刘军辉;毛艳丽;张焜;方岩雄;;C_(60)-苯并噻吩吡咯烷的合成及非线性光学性质的研究[J];化学通报;2010年05期 |
17 |
胡小链;施敏敏;左立见;傅磊;戴树洌;陈红征;;桥位二级胺基取代的苝二酰亚胺的合成及其能级结构研究[J];化学学报;2011年06期 |
18 |
李文静,敖登高娃,张佩麟;以铕离子为荧光探针测定痕量依诺沙星[J];稀土;2005年04期 |
19 |
李生英;高锦章;何丽君;王永红;杨武;杨燕茹;;PTh/ZnO复合纳米粉的固相合成及其光谱特性[J];无机化学学报;2007年02期 |
20 |
霍延平;曾和平;张焜;方岩雄;赵肃清;;C_(60)-噻吩吡咯烷的合成及光谱表征[J];广东化工;2008年0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