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la型组氨酸基表面活性剂(H_2D)的界面粘弹性质的研究
【摘要】:正界面扩张粘弹性是流体界面的重要性质之一,可用以研究两亲分子在界面上的吸附行为。本文通过振荡滴法测量了生物相容性Bola型表面活性剂1,12-二组氨酸基十二二铵盐(H_2D)以及H_2D/CTAB复配体系气/液界面的粘弹性。实验结果显示,在所研究的H_2D浓度范围内扩张模量均随频率的增加而增加(图1);随着H_2D浓度的增大,其扩张模量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在
|
|
|
|
1 |
魏锡莲,石成法,王大奇,孙德志,邱召民;N-脂肪酰基谷氨酸钠复配体系表面活性的研究[J];表面活性剂工业;1995年01期 |
2 |
王凤;;高稳定性水基泡沫配方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镇江高专学报;2008年03期 |
3 |
于涛;刘宏彬;丁伟;史鹏;魏继军;毛程;任娅妮;曲广淼;;烷基芳基磺酸盐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与表面性能的关系[J];应用化学;2011年07期 |
4 |
赵剑曦,唐南奇;植物叶面铺展剂复配规律 Ⅵ.SDS和DTAB混合水溶液体相和表面层行为[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
5 |
许虎君;王中才;刘晓亚;吕春绪;;酯基Gemini型季铵盐表面活性剂与SDS的相互作用[J];物理化学学报;2006年04期 |
6 |
朱bu瑶;表面活性剂复配规律——第六讲 分子间相互作用参数与增效[J];日用化学工业;1988年06期 |
7 |
王关兴;徐宝财;;胶团催化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精细化工;2005年S1期 |
8 |
冷丰收;孟繁艳;朴凤玉;;全氟辛酸钠复配体系对1-萘甲氧基乙酸溶液表面张力的影响[J];日用化学工业;2007年01期 |
9 |
王琦;习海玲;左言军;;泡沫性能评价方法及稳定性影响因素综述[J];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2007年02期 |
10 |
李洪亮;;AS/C_(12)mimBr复配中相微乳液体系的相行为和增溶性能的影响因素研究[J];山东化工;2008年05期 |
11 |
陈小泉,王劲松,李珊;硬表面固体污垢的洗涤研究[J];中南工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
12 |
武翠翠;周国伟;许云强;宋宏斌;;不同模板剂制备囊泡状介孔SiO_2的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11年07期 |
13 |
周莉,吴亦光,佘丽丽;羧甲基壳聚糖与表面活性剂复配性能的研究[J];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05年03期 |
14 |
刘金彦;韩外慧;张燕;姚超怀;;阴离子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反胶团的电导研究[J];物理化学学报;2010年06期 |
15 |
林树昌;张爱萍;刘晓华;;镍(Ⅱ)—组氨酸体系络合吸附波[J];分析试验室;1990年06期 |
16 |
李伟;刘方方;张向彬;;C_(12) BE-SDS-TX-10三元表面活性剂非理想溶液复配增效作用[J];应用化学;2006年08期 |
17 |
林永生,吕龙;全氟烷基糖醚表面活性剂及其聚醚F-68复配体系的表面活性[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2期 |
18 |
杨普华,翁蕊,张禹负,王金勋,罗幼松;二元混合表面活性剂在孔隙介质中流动时色谱分离的预测模型[J];石油学报;2004年06期 |
19 |
李翔;田洪山;丁琪;宋爱新;;金属配位诱导体系Ca(DS)_2/C_(14)DMAO/H_2O的相行为和流变学[J];中国科学:化学;2011年05期 |
20 |
蒋萍初,褚亮,顾斌;复配表面活性剂的生成及对热力学函数的探讨[J];表面活性剂工业;1995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