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摘要】:正A host-guest inclusion complex of symmetrical tetramethyl substituted cucurbit[6]uril (TMeQ[6]) with 3-(aminomethyl)pyridine hydrochloride(AMPY~+) has been characterized successfully by single 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revealed that TMeQ[6] and AMPY~+ formed a 1:1 complex and their interaction existsed space selectivity.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袁黎明,谌学先,徐其亨,傅若农;现代色谱技术与多元络合物及超分子化学[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S2期
2 李文林;李梅兰;;超分子化学的现状及进展[J];广东化工;2009年09期
3 杨光;;质子化氮杂冠醚与[Cr(NCS)_5·H_20]~(2-)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版);1994年03期
4 ;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届大环化学暨第二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0年01期
5 刘祁涛;配体间的弱相互作用——从配位化学到超分子化学[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6 徐庆锋,郎建平,沈琪;主族金属有机超分子化学进展[J];结构化学;2003年03期
7 朱海峰,孙涛涛,金碧辉;超分子化学-分子自组装[J];中国基础科学;2005年04期
8 李秀梅;崔运成;李国锋;;4,4’-联吡啶桥联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晶体结构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9 宋少青;薛红;;软硬酸碱原理及其在超分子化学中的应用[J];化工技术与开发;2006年01期
10 王毓江;唐黎明;;基于氢键作用结合的超分子聚合物[J];化学进展;2006年Z1期
11 袁泉;谢征;傅恩琴;吴成泰;雷家珩;;手性识别研究中的手性选择剂及其应用[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6年09期
12 夏琳;邱桂学;;化学科学的研究新领域——超分子化学[J];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2007年01期
13 刘莉;韩军;颜朝国;;一类新型超分子主体——硫代杯芳烃的研究进展[J];有机化学;2007年08期
14 屠春来;郑超;陈燕;舒谋海;;基于杯[6]芳烃的分子容器的合成及其对有机铵的可逆识别[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7年10期
15 王杨;;自组装合成超分子液晶聚合物研究进展[J];化工时刊;2007年12期
16 徐世林;;金属—有机超分子框架结构的研究进展[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17 刘长庚;;硫杂杯芳烃的应用研究进展[J];化学工程与装备;2008年05期
18 倪一萍;陈建定;;超分子聚合物研究进展[J];合成树脂及塑料;2008年05期
19 余志军;范敏敏;孟宪伟;张晟;;环糊精-聚合物超分子材料的研究进展[J];高分子通报;2009年04期
20 周靖欣;焦体峰;李晓博;周娟;;Gemini型两亲分子超分子组装研究进展[J];化学通报;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德先;;基于新型阴离子-π作用的阴离子识别与组装[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6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2 黄鑫;董泽元;刘俊秋;沈家骢;;超分子方法构建高效纳米反应器模拟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3 李宝宗;陈玉霞;李艺;杨永刚;;利用手性两亲化合物控制介孔材料形貌及孔结构[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4 徐志锴;梁吉东;张素辉;潘绍武;杨宇;蒋腊生;;新型穴醚的高效合成及其超分子组装[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6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5 金鑫;王学业;任翠环;苗媛;易玲;;β-环糊精与幽门螺杆菌根除剂(TG44)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6 孔凌微;文珂;;邻-氧桥2-羧基苯[2]吡嗪[2]杯芳烃的合成、结构及与金属离子配位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6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7 安琪;杨昊炜;陶呈安;朱伟;李广涛;;基于葫芦脲的超分子功能体系:自组装单层膜及有机微纳米晶体[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3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8 林榕光;;磺化杯[4]芳烃对Mn(Ⅱ)的2,2’-联吡啶配合物的包结作用[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8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9 林维红;孙维林;阳俊;沈之荃;;联噻唑类超分子螯合物的制备及磁性能研究[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7年
10 廖伍平;;以水溶性杯芳烃为配体构建金属核簇化合物[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无机与配位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惠萍;含氮、硫杂环化合物的合成及其超分子化学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2 王涛;三苯三戊并烯衍生物的超分子化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3 葛春华;以含酰胺基的吡啶类配体组装配位超分子结构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侯昭升;准(聚)轮烷的合成及性质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5 刘萍;不饱和酸与过渡金属配位超分子化合物的组装、结构与性质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6 张国梅;环糊精及杯芳烃超分子组装与识别的光谱研究[D];山西大学;2006年
7 宋江锋;含羧基及磺酸基配体超分子化合物的设计合成、结构及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窦伟;柔性开链席夫碱配体金属超分子配合物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9 潘恬恬;氢键和芳环堆积构筑的过渡金属配合物超分子体系的结构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10 霍方俊;瓜环[6]与含咪唑基客体分子准轮烷超分子组装及生物活性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长鹰;含杂原子的杯[4]芳烃受体分子的阳离子识别与合成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2 栾新军;联吡啶类柔性和刚性配体作为结构基元的配位聚合物的构筑与结构调控[D];西北大学;2005年
3 陈赫岩;含中性配体的萘二磺酸盐类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和结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7年
4 陈希;含β-环糊精的新型超分子聚集体结构及其形成机理[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5 万会师;利用环糊精控制聚合产物的支化结构[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6 梁锴;主客体疏水作用构建超分子树枝状分子[D];吉林大学;2008年
7 杨彬;多羧基桥联超分子化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质[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高波;新型二茂铁酯环蕃的合成及表征[D];西北大学;2009年
9 郑彦;新型化学修饰电极及生物传感器的研究与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王小兵;异黄酮晶体结构及超分子作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记者 李宏乾;我有机化学研究居世界前沿[N];中国化工报;2010年
2 记者 唐茵;国际化学年拉开大幕[N];中国化工报;2011年
3 记者 李大庆;中欧科学家在自组装分子机器研究方面获重要进展[N];科技日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