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炭黑的制备及其应用
【摘要】:利用机械剪切的方法,使有机小分子和聚合物原位接枝到炭黑的表面,同时由于强大的剪切力的作用,炭黑的聚集体被打碎.得到了接枝的纳米炭黑粒子.对该纳米炭黑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原子力显微镜(AFM)、热失重分析(T'GA)等进行了研究表征.FESEM和AFM则表明通过上述接枝后,纳米炭黑粒子分散均匀,且粒径接近原生粒径。热失重表明有机小分子接枝到纳米炭黑表面.接枝的纳米炭黑能够在聚合物中均匀分散,可以实现聚合物的多功能化.
|
|
|
|
1 |
金莲姬;张珉;苏忠民;史丽丽;赵亮;;单壁碳纳米管内包合有机小分子(乙炔、乙烯和乙烷)结构的理论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7年04期 |
2 |
徐大力,陈卫,何国钟,楼南泉;碱土金属与卤代有机小分子的反应激发函数[J];物理化学学报;1994年10期 |
3 |
郑金玉,丘坤元,危岩;有机小分子模板法合成二氧化钛中孔材料[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0年04期 |
4 |
苗晶;陈国华;高从堦;董声雄;;N,O-羧甲基壳聚糖/聚砜复合纳滤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现代化工;2007年09期 |
5 |
武贺娟;翟尚儒;李明慧;陈传东;安庆大;翟滨;王大挚;;非传统表面活性剂制备硅基介孔材料新进展[J];化工进展;2010年05期 |
6 |
朱云洲;黄政仁;董绍明;袁明;江东亮;;Al作为活性填料对前驱体法复相陶瓷性能的影响[J];无机材料学报;2007年05期 |
7 |
田昭武;探讨电化学界面的原子-分子世界(厦门大学电化学研究工作简介之一)[J];电化学;1995年01期 |
8 |
张礼和;生命科学进展中的化学研究机遇[J];大学化学;2001年01期 |
9 |
甘尉棠;;现代化工分离技术讲座[J];精细石油化工;2007年04期 |
10 |
高嵩;张守海;杨大令;孙杨;蹇锡高;;低截留分子量PPES超滤膜的制备[J];功能高分子学报;2008年03期 |
11 |
翟晓东,陆晓峰,梁国明,张仪,许振良,王彬芳;界面缩聚法制备聚酰胺复合纳滤膜——II.复合纳滤膜的分离特性[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
12 |
张丽娟;夏定国;;金属间化合物PtBi对甲酸的电催化氧化[J];无机化学学报;2006年06期 |
13 |
邢乐红;尹鸽平;;直接二甲醚燃料电池研究进展[J];电源技术;2011年10期 |
14 |
梁雪梅,陆晓峰,施柳青,刘忠英,王彬芳,许汝谟;界面缩聚法制备聚芳酯复合纳滤膜.NF-1复合纳滤膜的性能及应用初探[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
15 |
黄毅;陈永胜;;石墨烯的功能化及其相关应用[J];中国科学(B辑:化学);2009年09期 |
16 |
陈立春,姚建铨,邓振波,王向军,徐叙容,张若桦;稀土铽配合物的有机发光二极管[J];物理化学学报;1996年10期 |
17 |
;[J];;年期 |
18 |
;[J];;年期 |
19 |
;[J];;年期 |
20 |
;[J];;年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