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范小林,朱敏,张熊禄,练萍,薛君;单分子导电性质的研究进展[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
2 |
李宏斌,张希,沈家骢;原子力显微镜研究聚丙烯酸的单链力学性质聚丙烯酸的单分子力谱[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8年05期 |
3 |
赵新生
,张望
,金碧辉;单分子[J];中国基础科学;2005年03期 |
4 |
路继群;闫存极;严会娟;万立骏;;1,3,2-Dioxaborine衍生物在石墨表面的二维自组装结构[J];科学通报;2007年10期 |
5 |
应立明,谢晓亮;单分子的光学检测及应用[J];大学化学;1999年05期 |
6 |
刘植;两相缔合醋酸水溶液汽液平衡数据关联[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9年02期 |
7 |
马玉洁,邹钐,Holger Schnherr,G Julius Vancso荷兰Twente大学化工学院,印杰;基于原子力显微镜的高分子单分子力学研究[J];功能高分子学报;2004年03期 |
8 |
辛厚文,廖结楼;单分子分叉反应机理[J];化学物理学报;1994年02期 |
9 |
袁倬斌,姚鑫,王亮,胡建平;有机分析研究进展——单原子、单分子、单细胞的分析进展[J];分析试验室;2002年01期 |
10 |
张曼华;;对单分子反应机理的探索[J];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
11 |
厉瑾;宋锡瑾;徐佳音;王杰;;蛋白质的单分子包埋[J];化学通报;2011年01期 |
12 |
邱丰和,刘淑莹,黄承义,张法义,路如宇,林林;苯甲酰氨双电荷离子电荷分离和电子捕获诱导解离谱的研究[J];化学物理学报;1991年02期 |
13 |
陈玉,阎淑华,薛平,付强,陈彬,赵成大;化学动力学中单分子热反应隧道效应计算程序KANDE[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4期 |
14 |
晏浩,赵学应,赵汝光,杨威生;甘氨酸在Cu(111)表面吸附的扫描隧道显微镜研究[J];物理学报;2001年10期 |
15 |
陈婷;袁群惠;万立骏;;金属配合物分子纳米结构构筑与调控的STM研究进展[J];物理化学学报;2009年02期 |
16 |
郭友嘉;任清;;用气相色谱法对低分子量醛试剂中单分子醛测定研究[J];福建分析测试;1996年03期 |
17 |
赵健伟;刘洪梅;倪文彬;郭彦;尹星;;从分子水平研究电子传递[J];物理化学学报;2009年07期 |
18 |
尤进茂,朱庆存,孙学军;表面活性剂单分子猝灭效应———荧光猝灭法测定痕量铜[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1期 |
19 |
陈婷;严会娟;潘革波;万立骏;王其强;王梅祥;;四氮杂杯[2]芳烃[2]三嗪衍生物在Au(111)表面的自组装结构的电化学STM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8年01期 |
20 |
汤永安;颜佳伟;朱凤;孙春凤;毛秉伟;;Au单晶表面氟表面活性剂FSN自组装膜的电化学行为[J];电化学;2011年01期 |